白杨口

· 尹耕
白杨黑风俱暗天,葛峪美峪遥相连。 一声残角送烽火,十万行营空暮烟。 悲秋游子倚短剑,极目长空思著鞭。 壮志未酬人欲老,寒林落雾心茫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白杨:一种树木,这里可能指地名。
  • 黑风:形容风大且带有沙尘,天空昏暗。
  • 葛峪美峪:地名,峪指山谷。
  • 残角:指军中的号角声。
  • 烽火:古代用于传递军情的火光信号。
  • 行营:军队驻扎的地方。
  • 暮烟:傍晚的炊烟,这里指军队营地的炊烟。
  • 悲秋:秋天常被用来象征悲伤和凄凉。
  • 游子:离家在外的人。
  • 短剑:一种短小的剑,常用于随身携带。
  • 极目:尽力远望。
  • 长空:辽阔的天空。
  • 著鞭:挥鞭,意指策马前进,比喻行动。
  • 壮志未酬:宏大的志向尚未实现。
  • 寒林:寒冷的树林。
  • 落雾:雾气弥漫。
  • 茫然:迷茫,不知所措。

翻译

白杨树下,黑风肆虐,天空昏暗,葛峪与美峪遥遥相连。 一声军号划破寂静,烽火随之升起,十万军营的炊烟在暮色中消散。 悲秋之际,游子倚着短剑,远望长空,心中渴望挥鞭前行。 壮志尚未实现,人已渐老,寒林中雾气弥漫,心中感到迷茫。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边塞秋景图,通过“白杨”、“黑风”、“烽火”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荒凉、凄凉的氛围。诗中“悲秋游子倚短剑,极目长空思著鞭”表达了游子的孤独与壮志未酬的无奈,而“壮志未酬人欲老,寒林落雾心茫然”则进一步抒发了时光易逝、理想未竟的悲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

尹耕

明蔚州卫人,字子莘。嘉靖十一年进士。性嗜酒,好谈兵。授知州,免官家居。痛恨边臣玩忽,武备废弛,作《塞语》十一篇,申明边防虏势之要害。严嵩见而才之。起知州,数月中迁兵部员外郎,出为河间知府,大修武备。旋擢河南兵备佥事,被劾下狱,戍辽左。有《朔野集》。 ► 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