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谷歌八首上楚中丞

· 尹耕
雷转桑乾白日昏,防秋边垒万星屯。 先声几发金吾骑,力战犹传铁裹门。 豪杰此时须甲胄,封疆何地不乾坤。 似闻西镇分人我,蛇势常山请更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雷转桑乾:形容雷声如同在桑乾河上回响,桑乾河位于今河北省境内。
  • 白日昏:白天变得昏暗,形容战乱或灾难的景象。
  • 防秋边垒:指秋季加强边防的军事设施。
  • 万星屯:比喻军队众多,如繁星般密集。
  • 先声几发:指先发制人的声威或行动。
  • 金吾骑:指皇帝的禁卫骑兵。
  • 力战犹传:指英勇战斗的事迹仍然被传颂。
  • 铁裹门:坚固的城门,比喻防御严密。
  • 豪杰此时须甲胄:指英雄豪杰在这个时候必须穿上铠甲,准备战斗。
  • 封疆何地不乾坤:指国家的边疆无处不是广阔的天地,乾坤指天地。
  • 西镇分人我:指西部的边镇区分敌我。
  • 蛇势常山:比喻军队布阵如常山之蛇,常山之蛇是指《孙子兵法》中提到的灵活应变的阵型。

翻译

雷声在桑乾河上回响,使得白日都显得昏暗,为了秋季的边防,无数的军事设施如繁星般密集。先发的声威似乎已经发出了皇帝的禁卫骑兵,英勇战斗的事迹仍然被传颂,如同坚固的铁裹门。在这个时候,英雄豪杰必须穿上铠甲,国家的边疆无处不是广阔的天地。似乎听说西部的边镇在区分敌我,就像常山之蛇的阵型一样,请再详细讨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边防的严峻形势和英雄豪杰的壮志豪情。通过“雷转桑乾”、“白日昏”等意象,诗人营造了一种战乱频仍、边疆不宁的氛围。诗中“金吾骑”、“铁裹门”等词语,展现了边防将士的英勇和边疆的坚固。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边防策略的深思,希望能够在复杂的边疆局势中找到有效的应对之策。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和民族安危的深切关怀。

尹耕

明蔚州卫人,字子莘。嘉靖十一年进士。性嗜酒,好谈兵。授知州,免官家居。痛恨边臣玩忽,武备废弛,作《塞语》十一篇,申明边防虏势之要害。严嵩见而才之。起知州,数月中迁兵部员外郎,出为河间知府,大修武备。旋擢河南兵备佥事,被劾下狱,戍辽左。有《朔野集》。 ► 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