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胡
汉军屡北丧,胡马遂南驱。
羽书夜惊急,边柝乱传呼。
斗军却不进,关城势已孤。
黄云塞沙落,白刃断交衢。
朔雾围未解,凿山泉尚枯。
伏波塞后援,都尉失前途。
亭障多堕毁,金镞无全躯。
独有山东客,上书图灭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羽书(yǔ shū):古代传递紧急军情的文书,插有羽毛以示紧急。
- 边柝(biān tuò):边防的警报器,古代用于传递军情。
- 斗军:指战斗中的军队。
- 关城:边关的城池。
- 黄云:指沙漠中因风沙而形成的黄色云雾。
- 白刃:锋利的刀剑。
- 交衢(jiāo qú):交叉的道路,这里指战场。
- 朔雾:北方的雾气,这里指敌军的围困。
- 凿山:开凿山石,这里指艰苦的战斗环境。
- 伏波:指隐藏或撤退的军队。
- 都尉:古代军官名,这里指高级军官。
- 亭障:古代边防的小型防御工事。
- 金镞(jīn zú):金属的箭头,这里指战死的士兵。
- 山东客:指来自山东的客人,这里可能指一位有志之士。
翻译
汉军屡次败北,胡人的马队向南驱驰。 紧急的军情文书在夜间惊飞,边防的警报器传来混乱的呼声。 战斗中的军队却不前进,边关的城池形势已孤立无援。 黄色的沙尘云雾堵塞了沙地,锋利的刀剑切断了战场的道路。 北方的雾气围困未解,开凿山石的泉水仍然干涸。 隐藏的援军在后方,高级军官失去了前进的方向。 边防的小型防御工事多已毁坏,战死的士兵没有完整的躯体。 唯有来自山东的客人,上书图谋消灭胡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汉军在与胡人战斗中的困境和挫败,通过生动的战争场景和紧张的气氛,展现了战场的残酷和军队的无奈。诗中“黄云塞沙落,白刃断交衢”等句,以形象的语言描绘了战场的惨烈景象。结尾处提到“山东客”上书图谋灭胡,为这幅悲壮的战争画卷增添了一抹希望的色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英雄人物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