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使长城

秦世筑长城,长城无极已。 暴兵四十万,兴工九千里。 死人如乱麻,白骨相撑委。 殚弊未云悟,穷毒岂知止。 胡尘未北灭,楚兵遽东起。 六国复嚣嚣,两龙斗觺觺。 卯金竟握谶,反璧俄沦祀。 仁义寝邦国,狙暴行终始。 一旦咸阳宫,翻为汉朝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暴兵:指秦朝的军队。
  • 殚弊:极度疲惫,这里指秦朝的国力耗尽。
  • 穷毒:极端的苦难或暴政。
  • :突然。
  • 嚣嚣:喧哗,纷乱。
  • 觺觺(yí yí):形容争斗激烈。
  • 卯金:指汉朝,因为“卯金刀”是汉朝的谶语。
  • 反璧:指秦朝的灭亡,璧是古代的一种玉器,这里比喻秦朝的政权。
  • 沦祀:指国家的灭亡。
  • :停止,废弃。
  • 狙暴:指秦朝的暴政。

翻译

秦朝时期修建长城,长城似乎永无止境。 秦朝动用了四十万军队,兴建工程长达九千里。 死去的士兵如乱麻一般,白骨堆积如山。 国家疲惫至极却未觉悟,苦难深重却不知停止。 北方的胡人还未被消灭,楚国的军队突然向东进发。 六国再次陷入混乱,两条龙激烈争斗。 汉朝最终掌握了谶语,秦朝的政权迅速灭亡。 仁义在邦国中被废弃,秦朝的暴政始终如一。 一瞬间,咸阳宫变成了汉朝的市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秦朝修建长城的浩大工程及其带来的深重苦难,以及秦朝的暴政和最终的灭亡。诗中通过对比秦朝的强盛与衰败,揭示了暴政必亡的历史规律。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叙述,表达了对仁义丧失和暴政横行的深刻批判,同时也反映了历史的无情和变迁。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历史的沉思和对现实的警示。

王无竞

唐琅邪人,徙居东莱,字仲烈。有文学,应下笔成章举及第。累迁监察御史,改殿中。因坐诃诋权幸,出为苏州司马。后贬广州,为仇家榜杀。卒年五十四。 ► 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