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豸诗巴蛇三首其一

·
巴蛇千种毒,其最鼻褰蛇。 掉舌翻红燄,盘身蹙白花。 喷人竖毛发,饮浪沸泥沙。 欲学叔敖瘗,其如多似麻。
拼音分享图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虫豸(chóng zhì):昆虫的古称。
  • 巴蛇:传说中的一种毒蛇,产于巴蜀地区。
  • 鼻褰蛇:一种蛇类,此处指巴蛇中的一种,鼻褰(qiān)形容其鼻孔上翘。
  • 掉舌:摆动舌头。
  • 红燄(yàn):红色的火焰,此处形容蛇舌的颜色或动作。
  • 盘身:身体盘曲。
  • (cù):皱缩。
  • 白花:此处形容蛇身上的花纹。
  • 喷人:向人喷射毒液。
  • 竖毛发:形容人因恐惧而毛发竖立。
  • 饮浪:吞饮水浪,形容蛇在水中活动。
  • 沸泥沙:泥沙翻腾,形容蛇在泥沙中搅动。
  • 叔敖瘗(yì):叔敖,古代楚国大夫,传说他曾埋蛇以求免祸。瘗,埋葬。
  • 多似麻:形容蛇的数量极多,如麻一般密集。

翻译

巴蜀地区的蛇有千种毒性,其中最毒的是鼻孔上翘的蛇。它摆动着红色的舌头,仿佛翻腾着火焰,身体盘曲时,身上的白色花纹紧缩。它向人喷射毒液,使人因恐惧而毛发竖立,它在水中吞饮,泥沙因它的搅动而翻腾。想要学习叔敖埋蛇以求免祸,但这里的蛇多得像麻一样,根本埋不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巴蜀地区毒蛇的恐怖形象,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展现了蛇的毒性和危险。诗中“掉舌翻红燄,盘身蹙白花”等句,巧妙地运用色彩和动态,增强了视觉冲击力,使读者仿佛亲眼所见。结尾的“欲学叔敖瘗,其如多似麻”则透露出无奈和绝望,表达了面对自然界强大力量的无力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元稹对自然界生物的深刻观察和独特表达。

元稹

元稹

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8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