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台州

· 王建
隐静灵仙寺天凿,杯度飞来建岩壑。 五峰直上插银河,一涧当空泻寥廓。 崆峒黯淡碧琉璃,白云吞吐红莲阁。 不知势压天几重,钟声常闻月中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隐静灵仙寺:指位于台州的隐静山上的灵仙寺,以其幽静神秘著称。
  • 天凿:形容山势险峻,如同天工开凿。
  • 杯度:指僧人以杯渡水,比喻修行者超脱尘世的境界。
  • 岩壑:山岩和山谷。
  • 五峰直上:形容山峰高耸直插云霄。
  • 插银河:比喻山峰高耸入云,仿佛插入银河之中。
  • 一涧当空:形容山涧从高处直泻而下,仿佛悬挂在空中。
  • 泻寥廓:形容水流从高处直泻而下,声音响亮,回荡在空旷之地。
  • 崆峒:山名,这里指隐静山。
  • 黯淡碧琉璃:形容山色深沉,如同黯淡的碧色琉璃。
  • 红莲阁:指寺庙中的建筑,以红莲为名,象征佛教的清净之地。
  • 势压天几重:形容山势雄伟,仿佛能够压倒天际。
  • 钟声常闻月中落:形容钟声悠扬,仿佛从月亮中传来。

翻译

隐静山上的灵仙寺,仿佛是天工开凿的神秘之地,僧人以杯渡水的境界飞来此地,建在险峻的山岩和深谷之中。五座山峰高耸直插云霄,仿佛插入银河之中,一条山涧从高处直泻而下,仿佛悬挂在空中,声音响亮,回荡在空旷之地。隐静山的山色深沉,如同黯淡的碧色琉璃,白云在红莲阁间吞吐,不知山势雄伟,仿佛能够压倒天际,钟声悠扬,仿佛从月亮中传来。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隐静山灵仙寺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氛围。通过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如“天凿”、“插银河”、“泻寥廓”等,诗人成功地勾勒出一幅山寺高耸、水流直泻的壮阔画面。同时,“钟声常闻月中落”一句,巧妙地融入了听觉元素,使得整首诗更加立体和动人。表达了对隐静山灵仙寺的深深赞美和向往之情。

王建

王建

王建(生卒年不详),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约64岁为光州刺史。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其诗题材广泛,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刻。善于选择有典型意义的人、事和环境加以艺术概括,集中而形象地反映现实,揭露矛盾。多用比兴、白描、对比等手法,常在结尾以重笔突出主题。体裁多为七言歌行,篇幅短小。语言通俗凝练,富有民歌谣谚色彩。 ► 5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