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裴侍郎

· 王涣
青衿七十榜三年,建礼含香次第迁。 珠彩下连星错落,桂花曾对月婵娟。 玉经磨琢多成器,剑拔沈埋更倚天。 应念衔恩最深者,春来为寿拜尊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青衿:古代学子的服装,这里指学子或年轻的士人。
  • 七十榜三年:指科举考试中连续三年都有七十人上榜。
  • 建礼含香:指举行仪式时所用的香料,这里可能指参与重要的礼仪活动。
  • 次第迁:依次晋升。
  • 珠彩:指珍珠的光彩。
  • 星错落:星星点点,形容珍珠光彩闪烁。
  • 桂花:象征着功名和荣誉。
  • 月婵娟:形容月亮明亮、美丽。
  • 玉经磨琢:比喻经过磨练和雕琢,变得更有价值。
  • 剑拔沈埋:剑被拔出,沈埋指剑原本被埋没,这里比喻人才被发现和提拔。
  • 倚天:形容剑非常长,可以倚靠天空,这里比喻人才的高大和重要。
  • 应念:应该记得。
  • 衔恩:受恩。
  • 为寿拜尊前:在尊长面前拜寿,表示尊敬和感恩。

翻译

年轻的士人连续三年在科举中七十人上榜,参与重要的礼仪活动并依次晋升。珍珠的光彩下,星星点点闪烁,桂花曾在明亮的月光下绽放。经过磨练和雕琢的玉石变得更有价值,被埋没的剑一旦被拔出,便显得高大而重要。应该记得那些受恩最深的人,在春天来临时,在尊长面前拜寿,表达尊敬和感恩。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学子在科举中的成功和参与重要礼仪的场景,表达了对于人才的赞赏和对于尊长的尊敬。诗中运用了珍珠、桂花、玉石和剑等象征物,形象地描绘了人才的珍贵和重要性。最后,诗人提醒人们应该记得那些受恩最深的人,并在适当的时机表达感激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于人才和尊长的敬重之情。

王涣

唐并州太原人,字群吉。昭宗大顺二年登进士第。景福元年,授校书郎。出为山南节度使徐彦若推官。次年,改长安尉,累转右补阙。彦若拜相后,荐为大明宫留守推官,迁司勋员外郎。光化三年,彦若出为清海节度使,涣复为其掌书记。次年卒。涣长于章奏,集所作为《燕南笔稿》、《西府笔稿》、《从知笔稿》,皆不传。有歌赋诔铭等五百余篇,惟存《惆怅诗》十余首,哀伤媚妩,为世传诵。 ► 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