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 柳影
半塘春水,早光透玻瓈,绿鬟倒亸。曲岸苔平铺径净,还惹晴风轻簸。叶叶衣凉,垂垂佩委,碎剪绿阴破。柔情不定,翠眉偏映双锁。
为问庭院沈沈,画垣几曲,却放春愁过。巷陌斜阳偷送出,款款碧烟萦里。乱点征衫,横拖玉勒,似惜垂鞭堕。犹愁未稳,黄鹂更着一个。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玻瓈:即玻璃,此处形容水面清澈透明。
- 绿鬟倒亸:形容柳枝垂下,如同女子垂下的绿色发髻。
- 簸:轻轻摇动。
- 佩委:佩饰下垂。
- 征衫:旅人的衣衫。
- 玉勒:玉制的马衔,代指马。
- 黄鹂:一种鸟,此处指黄鹂的叫声。
翻译
半塘春水,早已透亮如玻璃,柳枝如绿发髻垂下。曲径旁的苔藓平整,小径洁净,微风轻拂,柳枝轻摇。柳叶如衣,凉爽垂落,柳枝如佩饰,轻轻垂下,剪碎了绿荫。柳枝的柔情不定,翠绿的柳眉偏映出双眉紧锁的愁容。
想问那深沉的庭院,几重曲折的画墙,却放任春愁流过。巷陌斜阳偷偷送出,缓缓的碧烟缭绕其中。柳絮乱点旅人的衣衫,横拖着玉马衔,似乎在怜惜马鞭的垂落。还担心不够稳妥,黄鹂又添了一声啼鸣。
赏析
这首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柳影的柔美与多情。通过“玻瓈”、“绿鬟倒亸”等生动比喻,将柳枝的形态与女子的柔美相联系,展现了春日的生机与柔情。诗中“乱点征衫,横拖玉勒”等句,巧妙地以柳絮触碰旅人衣衫、马勒的情景,表达了春愁的细腻与无处不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明代诗人王夫之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阳人,中年一度改名壶,字而农,号姜斋、夕堂、一瓢道人、双髻外史。明崇祯十五年举人。南明永历时任行人司行人。旋归居衡阳石船山。永历政权覆灭后,曾匿居瑶人山区,后在石船山筑土室名观生居,闭门著书。自署船山病叟,学者称船山先生。吴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终其身不剃发。治学范围极广,于经、史、诸子、天文、历法、文学无所不通,有《正蒙注》、《黄书》、《噩梦》、《读通鉴论》、《姜斋诗话》等。《船山遗书》至道光间始刻,同治间始有全书,后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