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百三首

· 寒山
碧涧泉水清,寒山月华白。 默知神自明,观空境逾寂。
拼音

译文

碧绿山涧里清澈的泉水日夜奔流,月亮白色的光华静静映照天台西方之寒山。在这种幽静的景色中体悟认知,若能如流水一样放下烦恼,心无挂碍,神智就自然清明;如从法性空寂,洞识了悟,心空境空,内心清净,外在环境也更加寂静。

注释

默知:默默地体认领悟,指禅定,是一种不知而知的悟性,为两种参禅方法之一。 观空:般若慧智,洞识心空境空。 境逾寂:外在环境也超乎寂静。

赏析

寒山子的这首诗,以碧涧泉水的清冽喻禅定,以寒山寺月色的光亮,喻以般若慧智观色悟空,运用山涧、泉水、月华等最洁净晶莹的意象表达出一种开悟时的高峰体验,强调由定发慧,由慧入定的“空慧具足”的修持功夫,使般若慧智与禅法结合起来,做到定慧双修,功德圆满。“默知神自明,观空境逾寂”两句,即是说我们只有常观己心,一心修行,才能心如清泉,心台自明。“修行之道,在于净心”,“空”与“寂”说的是一种心境,能让我们心境平和,无有恐怖。 寒山的诗中有不少禅宗的道理,宗教意味很浓。如在本诗中即表现出了流水遇到障碍只是转身流过,正如人该不被一些事物迷惑、束缚的禅理。只有时时自我警惕,保持心灵洁净,才是正道。
寒山

寒山

寒山,字、号均不详,唐代首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被迫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寒山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寒山诗相印证,指出寒山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 3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