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报再陷开原

羽书遥自蓟门驰,关塞萧萧动鼓鼙。 血战已闻膏草莽,神谋何日复城池。 女真祸宋须张浚,回纥危唐急子仪。 自古中兴凭将略,草茅不乏帝王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羽书:古代传递紧急军情的文书,插有鸟羽表示迅速。
  • 蓟门:古代地名,今北京一带。
  • 鼓鼙:古代军中乐器,用以指挥军队进退。
  • 膏草莽:指战士的鲜血滋润了草地,形容战争的惨烈。
  • 神谋:高明的计谋。
  • 女真:古代东北地区的民族,曾建立金朝。
  • 张浚:南宋抗金名将。
  • 回纥:古代西北地区的民族。
  • 子仪:郭子仪,唐朝名将,曾平定安史之乱。
  • 将略:军事策略。
  • 草茅:指在野未仕的人。
  • 帝王师:帝王的老师,这里指有才能的人。

翻译

紧急的军情文书从蓟门飞速传来,边关的景象萧条,鼓声和鼙声震动着大地。 战场上的血战已经让草地染上了鲜血,高明的计谋何时能恢复失陷的城池? 女真族的祸害就像宋朝需要张浚一样,回纥的威胁如同唐朝急需郭子仪。 自古以来,国家的复兴依赖于军事策略,而在野的人才也不乏能成为帝王之师的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关紧急的军事情景,通过“羽书”、“鼓鼙”等意象传达了战事的紧迫感。诗中“血战已闻膏草莽”一句,以生动的画面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后两句通过对历史人物张浚和郭子仪的提及,暗示了对抗外敌需要英勇的将领。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国家复兴的期望,以及对在野人才的重视,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人才的推崇。

张嗣纲

张嗣纲,字效忠。清远人。少怀大志,及长,闭户潜修,于经史外,更习《六韬》《三略》。明神宗万历十六年(一五八八)、二十二年(一五九四)、二十五年(一五九七)连中三榜武魁。按例,官拜新安南头参将,年八十有五而卒。有《戈馀诗草》二卷。事见民国《清远县志》卷一〇。 ► 2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