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游庐山将之西蜀谒玉泉尊者

· 郯韶
闻道山人庐阜去,远从西蜀陟崔嵬。 舟行五月瞿唐险,天入三巴鸟道回。 兰若清猿闻苦竹,袈裟细雨忆黄梅。 玉泉智者还相见,应说乡人海上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庐阜(lú fù):即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
  • 西蜀:指四川地区。
  • (zhì):登高,攀登。
  • 崔嵬(cuī wéi):形容山势高峻。
  • 瞿唐:即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以险峻著称。
  • 三巴:指巴东、巴西、巴中,古代四川地区的三个郡。
  • 鸟道:形容道路险峻,只有鸟才能飞越。
  • 兰若(lán rě):寺庙的别称。
  • 袈裟(jiā shā):僧人穿的衣服。
  • 黄梅:指黄梅时节,即梅雨季节。
  • 玉泉:地名,位于今湖北省宜昌市,有著名的玉泉寺。
  • 智者:指高僧,这里特指玉泉寺的尊者。
  • 乡人:同乡的人。

翻译

听说山人要去庐山,远从西蜀攀登那高峻的山峰。 乘舟五月经历瞿塘峡的险峻,进入三巴地区,道路险峻如同鸟道回旋。 在寺庙中听到清猿啼鸣于苦竹之间,回忆起黄梅时节细雨中的袈裟。 玉泉寺的高僧或许还能相见,应该会谈及来自海上的同乡人。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僧人远行的艰辛旅程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中通过“庐阜”、“西蜀”、“瞿唐”等地名的运用,勾勒出一幅壮阔的山水画卷,展现了旅途的艰险与壮美。后两句则通过“兰若清猿”、“袈裟细雨”等细腻的意象,传达了僧人对过往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僧人旅途的关切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郯韶

元湖州吴兴人,字九成。号云台散史,又号苕溪渔者。慷慨有气节。顺帝至正中尝辟试漕府掾,不事奔竞,澹然以诗酒自乐。工诗。 ► 1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