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孔文仲推官见赠

· 苏轼
我本麋鹿性,谅非伏辕姿。君如汗血马,作驹已权奇。 齐驱大道中,并带銮镳驰。闻声自决骤,那复受絷维。 谓君朝发燕,秣楚日未攲。云何中道止,连蹇驴骡随。 金鞍冒翠锦,玉勒垂青丝。旁观信美矣,自揣良厌之。 均为人所劳,何必陋盐辎。君看立仗马,不敢鸣且窥。 调习困鞭箠,仅存骨与皮。人生各有志,此论我久持。 他人闻定笑,聊与吾子期。空斋卧积雨,病骨烦撑支。 秋草上垣墙,霜叶鸣阶墀。门前自无客,敢作扬雄麾。 候吏报君来,弭节江之湄。一对高人谈,稍忘俗吏卑。 今朝枉诗句,粲如凤来仪。上山绝梯磴,堕海迷津涯。 怜我枯槁质,借润生华滋。肯效世俗人,洗刮求瘢痍。 贤明日登用,《清庙》歌缉熙。胡不学长卿,预作《封禅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
  • 伏辕:指拉车,这里表示受束缚。
  • 汗血马:古代西域骏马名。
  • 权奇:奇特不凡。
  • 銮镳(luán biāo):装饰华美的马嚼子。
  • 絷维(zhí wéi):拴马的绳索。
  • (mò):喂养。
  • 未攲(qī):未倾斜,这里表示时间还早。
  • 连蹇:艰难,困厄。
  • 盐辎(zī):盐车。
  • 立仗马:皇家仪仗队所用的马,比喻因有所顾忌而沉默不敢直言的人。
  • 弭节:驻车,指停船。
  • (jìng):小腿。

翻译

我本来有着麋鹿的性情,想来并非是拉车的姿态。你就如那汗血马,小马驹时就已奇特不凡。在大道上齐头并进,并带着华美的马嚼子奔驰。听到声音就自己决定快速奔跑,哪里还会再受缰绳束缚。说你早上从燕国出发,喂马的时候太阳还没倾斜。为何中途停下,艰难地跟着驴子骡子。金色的马鞍覆盖着翠锦,玉质的马勒垂着青丝。旁观确实很美,但自己想想实在讨厌。都是被人役使,何必轻视那盐车。你看那立仗马,不敢鸣叫还得窥视。经过调训因受鞭笞而困苦,仅剩下骨头和皮。人生各有志向,这种观点我长久秉持。他人听到肯定会笑,姑且与你这个知己交流。空着的斋房因久积雨水,病弱的身体烦劳支撑。秋草爬上了墙头,霜叶在台阶上发出声响。门前自然没有客人,怎敢像扬雄那样挥毫。等候的小吏报说你来了,在江边停住船只。一对高人交谈,渐渐忘记小官吏的卑微。今天白白得到你的诗句,灿烂如同凤凰飞来。上山没有梯磴可攀登,下海迷失渡口和涯岸。可怜我这干枯憔悴的样子,借你的滋润获得生机和光泽。怎肯效仿世俗之人,洗刷刮擦追求瘢痕。贤能的人明天会得到任用,在《清庙》中歌唱光明。为何不学习司马相如,预先作《封禅词》。

赏析

这首诗中,苏轼以“我本麋鹿性”自况,表达了自己追求自由、不愿受束缚的性情,与友人的积极进取形成对比。他形容友人如汗血马般杰出,在仕途上奔驰。通过对立仗马的描写,暗示了对那些虽居高位却谨小慎微之人的讽刺。苏轼强调人生志向各不相同,他坚持自己的观点。诗中还描绘了自己病弱闲置的状态以及与友人相见交谈的情景,显示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身处境的感慨。同时借友人的诗句如凤凰来仪,显示对友人才华的赞赏。整首诗情感复杂,既有对自身和友人的思考,也有对人生和世事的感悟。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