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吴少卿绝句

· 苏轼
欲伴骚人赋百篇,归心要及菊花前。 明朝知覆谁家瓿,犹有桓谭道必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骚人:原指屈原或《离骚》的作者,后泛指诗人。
  • 归心:回家的念头、心情。
  • ****瓿(bù):古代的一种小瓮,青铜或陶制,用以盛酒或水。“覆瓿”意思是著作不被人重视,只能用来盖酱缸 。
  • 桓谭:东汉哲学家、经学家,他曾对扬雄的著作极为推崇,扬雄当时不被时人理解,作品多无用,桓谭却坚信其著作以后会流传。此处以桓谭自比。

翻译

想要陪伴着诗人们一起赋诗百篇,回家的心思一定要赶在菊花盛开之前实现。明天也不知道我的文章是否会被人忽视、只能拿去盖酱缸,但是就像当年桓谭坚信扬雄的学说一定会流传一样,我相信正道必然会代代相传。

赏析

这首诗展现了苏轼丰富的内心世界。首句“欲伴骚人赋百篇”体现出苏轼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与向往,渴望与众多文人墨客一同吟诗赋词。“归心要及菊花前”则一转笔锋,流露出他浓郁的思乡之情,希望赶在菊花绽放的美好时节回到家乡。

后两句“明朝知覆谁家瓿,犹有桓谭道必传”,苏轼借“覆瓿”这一典故感慨自己的作品或许不被当时重视,有一种不被理解的孤独。然而随即以桓谭自比,坚信自己所坚持的正道如同扬雄之学一样,尽管一时不被认可,但最终必定会流传后世,充分表现出他虽处困境,仍能对理想信念保持坚定。整首诗既有对当下心境的细腻表述,又蕴含了对未来的乐观期许,展现出苏轼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和坚定执着的君子风范 。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