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前出塞九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这九首诗通过一个征夫的诉说反映了杜甫从军西北边疆的艰难历程和复杂感情。此为第六首,写征夫诉说他对战略的看法。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挽:拉。
- 强:指坚硬的弓。
- 侵陵:侵略。陵,同“凌”。
翻译
拉弓应当拉最硬的弓,用箭应当用最长的箭。要射人先射他的马,要擒贼先擒住他们的首领。杀人也应该有个限度,各国都有自己的边界。只要能够制止敌人的侵犯就可以了,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
赏析
这首诗以议论为主,前四句通过强调作战的技巧,展现出一种高超的军事智慧。“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更是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体现了抓关键、抓重点的策略思想。后四句则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刻思考,主张有限度地使用武力,反对不必要的杀戮,体现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生命的尊重,展现出诗人的人道主义精神和远见卓识。全诗短小精悍,道理深刻,富有哲理。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