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鹰

十月鹰出笼,草枯雉兔肥。 下韝随指顾,百掷无一遗。 鹰翅疾如风,鹰爪利如锥。 本为鸟所设,今为人所资。 孰能使之然,有术甚易知。 取其向背性,制在饥饱时。 不可使长饱,不可使长饥。 饥则力不足,饱则背人飞。 乘饥纵搏击,未饱须絷维。 所以爪翅功,而人坐收之。 圣明驭英雄,其术亦如斯。 鄙语不可弃,吾闻诸猎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韝(gōu):同“鞲”,皮制的护臂套,用来束衣袖以便于射箭或操作。
  • 雉(zhì):野鸡。

翻译

十月的时候鹰出了笼子,草木枯萎而野鸡野兔正肥。(鹰)取下臂套后随着人的指向和顾盼,多次出击没有一次遗漏。鹰的翅膀快如疾风,鹰的爪子利如尖锥。本来是为鸟所设的陷阱,现今却被人所利用。谁能让它这样呢,有办法其实很容易知道。抓住它趋利避害的天性,控制在饥饿和饱足的时候。不能让它总是饱的,也不能让它总是饿的。饿了就力量不足,饱了就会背弃人飞走。趁着饥饿时放纵它去搏击,没有吃饱时就要拘束它。所以鹰爪和翅膀有了功效,而人就能坐收成果。圣明的人驾驭英雄,那种方法也是如此。粗鄙的话语不能舍弃,我是从猎人那里听说的。

赏析

这首诗借放鹰这件事来阐述对驭人之术的思考。诗中生动地描写了鹰捕猎时的迅猛姿态,以及人利用鹰的天性来控制它获取成果。然后将此引申到圣明者驾驭英雄上,认为道理相似,不能让英雄一直处于饱足安逸状态,也不能让其过度饥饿无力,要掌握好分寸。诗人巧妙地以小见大,用日常的放鹰事例传达出深刻的用人理念,语言质朴而富有哲理性,体现了白居易诗作一贯的风格特点。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