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十三卷 · 尽心上 · 第三十二节

· 孟子
公孙丑曰:“《诗》曰:‘不素餐兮。’君子之不耕而食,何也?” 孟子曰:“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其子弟从之,则孝悌忠信。‘不素餐兮’,孰大于是?”
拼音

所属合集

#孟子

译文

公孙丑说:“《诗经》说:‘不白吃饭啊。’君子不耕种却可得食,这是为什么?” 孟子说:“君子居住在一个国家,国君任用他,这个国家便会安宁、富足、尊贵、荣耀;少年子弟追随他,便会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忠实守信。‘不白吃饭啊’,还有比这更大的贡献吗?”

注释

诗句见《诗经·魏风·伐檀》。

赏析

《伐檀》本讽刺“君子”不耕而食,但孟子却认为,君子为官,使国家能够“安富尊荣”,使子弟能够“孝悌忠信”,大有益于国,的确“不素餐”。

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 2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