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 招友人饮

人处六函内,蚊睫一微尘。匆匆数十寒暑,驹隙等逡巡。礼乐衣冠缚束,文字功名汨没,辱宠万悲忻。雅意竟谁了,含恨入荒闉。 笑缁黄,夸解脱,保天真。将心自游,溟涬屈蛰不生春。气化也应归尽,云影白衣苍狗,何处驻阳神。莫听三家语,来作醉乡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六函:指天地四方,泛指整个世界。
  • 蚊睫:蚊子的睫毛,比喻极微小的空间。
  • 驹隙:比喻时间短暂,如白驹过隙。
  • 逡巡:犹豫不前。
  • 礼乐衣冠:指封建社会的礼仪、音乐、服饰等文化形式。
  • 汨没:埋没,消失。
  • 荒闉:荒凉的城门,指偏远之地。
  • 缁黄:指僧侣和道士。
  • 溟涬:混沌未开的样子。
  • 屈蛰:指潜伏不动。
  • 阳神:指人的精神或灵魂。
  • 三家语:指儒、道、佛三家的教义。
  • 醉乡:指醉酒后的境界,比喻逃避现实的境地。

翻译

人生处于这广阔的世界之中,不过如蚊子的睫毛上的一粒微尘。匆匆数十年的寒暑,就像白驹过隙,转瞬即逝。礼仪、音乐、服饰等文化形式束缚着我们,文字和功名让我们深陷其中,无论是屈辱还是荣耀,都充满了悲喜。真正的心意又有谁能理解,只能带着遗憾进入荒凉的远方。

可笑的是那些僧侣和道士,他们自夸能够解脱,保持天真。他们让自己的心灵自由游荡,仿佛混沌未开,潜伏不动,不愿迎接春天的到来。气的变化最终也会归于虚无,云影变幻莫测,如同白衣变苍狗,我们的精神又能在何处停留。不要听信儒、道、佛三家的教义,不如来做个醉乡的居民。

赏析

这首作品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和世俗束缚的感慨,以及对自由和解脱的向往。通过对比人生与微尘、时间与驹隙的比喻,突显了人生的渺小和时间的无情。同时,对礼乐衣冠、文字功名的批判,以及对缁黄、三家语的嘲笑,都体现了作者对世俗束缚和宗教教义的不满。最终,作者以醉乡为喻,表达了对自由和解脱的渴望。整首词意境深远,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展现了元代词人胡祗遹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人生思考。

胡祗遹

元磁州武安人,字绍闻,号紫山。少孤。既长读书,见知于名流。世祖初辟员外郎,授应奉翰林文字。历左司员外郎,忤权奸阿合马,出为太原路治中。莅职,以最闻。宋平,历官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使,所至有惠政。改江南浙西道,以疾归。卒谥文靖。善诗文散曲。有《紫山大全集》。 ► 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