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 庚戌春别燕城

· 白朴
云鬓犀枕,谁似得、钱塘人物。还又喜、小窗虚幌,伴人幽独。荐枕恰疑巫峡梦,举杯忽听阳关曲。问泪痕、几度浥罗巾,长相续。 南浦远,归心促。春草碧,春波绿。黯销魂无际,后欢难卜。试手窗前机织锦,断肠石上簪磨玉。恨马头、斜月减清光,何时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云鬓(yún bìn):形容女子鬓发盛美如云。
  • 犀枕:用犀牛皮制成的枕头,这里指华贵的枕头。
  • 荐枕:指女子侍寝。
  • 巫峡梦:指楚怀王梦游高唐,与神女相遇的故事,后泛指男女欢会。
  • 阳关曲:古代送别时唱的歌曲,这里指离别的曲子。
  • (yì):湿润。
  • 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 黯销魂:形容极度悲伤,心神沮丧。
  • 后欢难卜:未来的欢乐难以预料。
  • 机织锦:指女子在窗前织锦,这里比喻女子的手艺。
  • 簪磨玉:用玉簪磨制,比喻女子的细腻心思。
  • 马头:指马头琴,一种乐器,这里可能指乐声。
  • 斜月:斜挂的月亮,常用来形容夜晚的景色。

翻译

云鬓般美丽的鬓发,犀牛角般华贵的枕头,谁能比得上钱塘的美人呢?还喜欢那小窗和薄薄的帷幕,陪伴着人的孤独。侍寝时恰似巫峡中的梦境,举杯时忽然听到离别的阳关曲。问那泪痕,多少次湿润了罗巾,似乎永远不断。

南浦遥远,归心急促。春草碧绿,春波荡漾。无边的悲伤让人心神沮丧,未来的欢乐难以预料。试着在窗前织锦,心碎如石上磨玉的簪子。恨那马头琴的斜月,渐渐减去了清光,何时才能再次明亮?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离别时的深情与哀愁。通过“云鬓犀枕”、“荐枕恰疑巫峡梦”等词句,展现了女子的美貌与梦境般的欢会,而“阳关曲”、“泪痕浥罗巾”则表达了离别的痛苦。词中“南浦远,归心促”与“春草碧,春波绿”形成对比,一边是遥远的离别地,一边是生机勃勃的春景,凸显了内心的矛盾与无奈。结尾的“恨马头、斜月减清光”则寄托了对未来重逢的渴望与不确定。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展现了白朴对离别情感的深刻把握。

白朴

白朴

白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作家(另有一说为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等。 ► 1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