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甫
冥冥甲子雨,已度立春时。 轻箑烦相向,纤絺恐自疑。 烟添才有色,风引更如丝。 直觉巫山暮,兼催宋玉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冥冥(míng míng):昏暗的样子。
  • 甲子:古代用来纪年的六十甲子之一,这里泛指时间。
  • 轻箑(qīng shà):轻便的扇子。
  • 纤絺(xiān chī):细葛布,这里指细布衣服。
  • 巫山:山名,位于今重庆市巫山县,这里指巫山云雨,常用来比喻男女之情。
  • 宋玉悲:宋玉,战国时期楚国文学家,其作品《九辩》中有“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句子,后世常用“宋玉悲”来指代秋天的哀愁。

翻译

昏暗中的甲子日下起了雨,已经过了立春的时节。 轻便的扇子烦扰地对着我,细布衣服让人担心自己是否穿得合适。 烟雾增添了雨的颜色,风把雨丝吹得更像丝线。 直觉感到巫山的傍晚,同时催促着宋玉的悲秋之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雨中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冥冥甲子雨”一句,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雨天的昏暗氛围。后文通过对雨中景物的描写,如“烟添才有色,风引更如丝”,展现了雨的细腻与变化,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结尾的“直觉巫山暮,兼催宋玉悲”则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哀愁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

杜甫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