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高标跨苍天,烈风无时休。
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
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
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
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
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
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
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
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
惜哉瑶池饮,日宴昆崙丘。
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
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拼音
名句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高标:高耸的标志。
- 苍天:天空。
- 旷士:胸怀宽广的人。
- 象教:佛教。
- 冥搜:深远的探索。
- 龙蛇窟:比喻曲折复杂的通道。
- 枝撑:支撑,这里指建筑的结构。
- 七星:北斗七星。
- 河汉:银河。
- 羲和:古代神话中驾驭日车的神。
- 少昊:古代神话中的秋神。
- 秦山:指秦岭。
- 泾渭:泾河和渭河,这里指河流的清澈与浑浊。
- 皇州:京城。
- 虞舜:古代贤君。
- 苍梧:地名,传说中虞舜的葬地。
- 瑶池:神话中西王母的居所。
- 昆崙丘:昆仑山,神话中的仙山。
- 黄鹄:天鹅,象征高洁。
- 随阳雁:随季节迁徙的雁,比喻随波逐流的人。
- 稻粱谋:为了生计而谋划。
翻译
高耸的塔尖穿透了天空,烈风似乎永不停息。 若非胸怀宽广的人,登上此塔只会感到百般忧愁。 这才明白佛教的力量,足以引领人们深入探索。 仰望穿过如龙蛇般曲折的通道,才到达支撑幽深空间的塔顶。 北斗七星在北方的门户闪烁,银河的声音似乎在西方流淌。 羲和驾驭着白日,少昊掌管着清秋。 秦岭的山峰突然显得破碎,泾河和渭河的清浊难以分辨。 俯视下方,只见一片朦胧,怎能辨认出京城的轮廓。 回首呼唤古代贤君虞舜,苍梧的云彩正带着忧愁。 可惜啊,瑶池中的宴饮,日暮时昆仑山的景象。 天鹅不停地飞去,哀鸣着不知何处是归宿。 你看那些随季节迁徙的雁,各自为了生计而谋划。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登上慈恩寺塔时的所见所感,通过高塔的视角,展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忧虑。诗中运用了丰富的神话和象征,如羲和、少昊、瑶池等,增强了诗歌的神秘感和哲理性。同时,通过对秦山、泾渭的描绘,隐喻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和不清。最后,以黄鹄和随阳雁的对比,表达了对高洁与世俗的思考,体现了杜甫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