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闺月

三五二八月如练,海上天涯应共见。 不知何处玉楼前,乍入深闺玳瑁筵。 露浓香径和愁坐,风动罗帏照独眠。 初卷珠帘看不足,斜抱箜篌未成曲。 稍映妆台临绮窗,遥知不语泪双双。 此时愁望知何极,万里秋天同一色。 霭霭遥分陌上光,迢迢对此闺中忆。 早晚归来欢宴同,可怜歌吹月明中。 此夜不堪肠断绝,愿随流影到辽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三五二八:指农历十五日和十六日,即月圆之夜。
  • 玳瑁筵:玳瑁(dài mào),一种海龟,其甲壳可制作装饰品。玳瑁筵指用玳瑁装饰的宴席,这里泛指华美的宴席。
  • 罗帏:罗(luó),一种轻薄透气的丝织品。罗帏即用罗制成的帐幔。
  • 箜篌:箜篌(kōng hóu),古代一种弦乐器,形似竖琴。
  • 绮窗:绮(qǐ),有花纹的丝织品。绮窗指装饰华丽的窗户。
  • 霭霭:霭(ǎi),形容云雾密集的样子。
  • 陌上:陌(mò),田间的小路,这里指街道或道路。
  • 迢迢:迢(tiáo),形容遥远。

翻译

农历十五和十六的月亮如同洁白的绸缎,无论在海上还是天涯,人们都应该能共同看到。不知道在哪里的玉楼前,这月光突然照进了深闺中的玳瑁宴席。露水浓重,香气四溢的小径上,我带着忧愁坐着,风吹动罗帐,照亮了我孤独的睡眠。

初次卷起珠帘,看着月光仍觉得不够,斜抱着箜篌,却无法弹奏成曲。月光稍稍映照在妆台,透过华丽的窗户,我知道她不说话,泪水却双双落下。此刻的忧愁和对望,不知会达到何种极致,万里秋天的天空都是同一颜色。

云雾密集,分隔了道路上的光芒,遥远地对着这闺中的思念。早晚有一天,他会归来,我们将在月明中欢宴同乐。今夜的悲伤无法承受,愿随月光流影,直到辽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女子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之情。通过月光的描写,诗人巧妙地将女子的孤独和忧愁与月亮的圆缺相结合,表达了深切的相思和无尽的愁绪。诗中运用了许多意象,如“玳瑁筵”、“罗帏”、“箜篌”等,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效果。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权德舆

权德舆

权德舆,唐代文学家,大臣。字载之,行三。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人,家于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名士权皋子。未冠,即以文章称,杜佑、裴胄交辟之。德宗闻其材,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兼制诰,进中书舍人,历礼部侍郎,三知贡举。宪宗元和初,历兵部、吏部侍郎,坐郎吏误用官阙,改太子宾客。俄复前官,迁太常卿,拜礼部尚书,同平章事。会李吉甫再秉政,帝又自用李绛,议论持异,德舆从容不敢有所轻重,坐是罢,以检校吏部尚书留守东都。复拜太常卿,徙刑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二年,以病乞还,卒于道,年六十。赠左仆射,谥曰文。 ► 3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