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寺塔顶留题

风急乘舟破浪来,寺僧邀上最高台。 云拖香阁浮空立,月照琼花入镜开。 山势古今长作柱,潮声日夜似闻雷。 登临正喜思乡望,况值新秋一雁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乘舟:乘坐船只。
  • 破浪:冲破波浪。
  • 寺僧:寺庙中的僧人。
  • 香阁:指寺庙中的楼阁,常用于供奉香火。
  • 浮空:悬浮在空中。
  • 琼花:比喻美丽的花朵。
  • 入镜:映入眼帘,如同进入镜中。
  • 山势:山的外形和走势,这里比喻山像柱子一样支撑着天空。
  • 潮声:海潮的声音。
  • 似闻雷:像听到雷声一样响亮。
  • 登临:登高望远。
  • 新秋:初秋。
  • 一雁哀:一只孤雁的哀鸣,常用来象征孤独和思乡之情。

翻译

风急时我乘舟破浪而来,寺中的僧人邀请我登上最高的楼台。 云中拖曳的香阁仿佛悬浮在空中,月光照耀下的美丽花朵如同映入镜中。 山峦如同自古以来的柱石支撑着天空,潮水的声音日夜不息,如同雷鸣般响亮。 登高望远本就让人思乡,何况正值初秋,听到一只孤雁的哀鸣,更添哀愁。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风急浪高的日子里乘舟来到金山寺,并被邀请登上高台的情景。诗中通过“云拖香阁”、“月照琼花”等意象,展现了寺庙的幽静与美丽。同时,“山势古今长作柱”和“潮声日夜似闻雷”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情。结尾的“登临正喜思乡望,况值新秋一雁哀”则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故乡的深情。

尹体震

尹体震,字恒复。东莞人。诸生。明桂王时官中书舍人。国亡,遁迹罗浮。清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二有传。 ► 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