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陈白沙先生母节子贤祠恭纪

文章节操旧家声,世代传来共有名。 碧玉楼边萱草长,楚云台畔蓼莪生。 微臣遗像恩犹在,慈母留丹节尚荣。 私淑愿为门下士,堂前瞻拜不胜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yè):拜见。
  • 陈白沙:明代著名学者陈献章,号白沙。
  • 节子:指陈献章的母亲,因其守节而得名。
  • 恭纪:恭敬地记述。
  • 文章节操:指文学才华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 旧家声:指家族传统的名声。
  • 碧玉楼:此处可能指陈家的居所。
  • 萱草:一种植物,古时常用来象征母亲。
  • 楚云台:可能指陈家的另一个地点。
  • 蓼莪(liǎo é):《诗经》中的一篇,用以表达对父母的哀思。
  • 微臣:谦称,指自己。
  • 遗像:指陈献章的画像。
  • 慈母留丹:指陈献章的母亲留下的美德。
  • 节尚荣:指守节的荣誉仍然显赫。
  • 私淑:私下里敬仰。
  • 门下士:指愿意成为其门下的学生。
  • 瞻拜:仰望并拜祭。
  • 不胜情:情感难以言表。

翻译

文章与节操是家族的传统声誉,世代相传,名声显赫。 在碧玉楼边,萱草茂盛,象征着母亲的慈爱; 在楚云台畔,蓼莪生长,表达了对父母的哀思。 虽然我只是微不足道的臣子,但陈献章的画像让我感受到他的恩德依旧; 他的母亲留下的美德,守节的荣誉依然显赫。 我私下里敬仰陈献章,愿意成为他的门下学生, 在堂前瞻仰拜祭时,我的情感难以言表。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明代学者陈献章及其母亲的深深敬仰。诗中,“文章节操旧家声”一句,既赞颂了陈家的传统美德,也体现了诗人对这种家族精神的推崇。通过“碧玉楼边萱草长”和“楚云台畔蓼莪生”的描绘,诗人巧妙地将对母亲的怀念与对陈献章的敬仰融为一体。结尾处,“私淑愿为门下士,堂前瞻拜不胜情”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愿为陈献章门下学生,对其深深的敬仰和难以言表的情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先贤的崇高敬意。

尹体震

尹体震,字恒复。东莞人。诸生。明桂王时官中书舍人。国亡,遁迹罗浮。清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二有传。 ► 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