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殷无美获隽留省入试南宫

见说贤书有著声,词场吾党日峥嵘。 一枝肯作寻常桂,尺璧能偿十五城。 往嗣东吴元秀出,深源今代岂虚名。 还从雁塔看前辈,莫向龙门负此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贤书:指贤人的著作或文章。
  • 词场:指文学创作的领域。
  • 吾党:我的同道,指志同道合的朋友。
  • 峥嵘:形容事物发展得非常出色,有声有色。
  • 一枝:这里比喻一次考试的成功。
  • :愿意。
  • 尺璧:古代的一种玉器,这里比喻珍贵的东西。
  • 十五城:比喻极大的价值或回报。
  • :继承。
  • 东吴:指三国时期的吴国,这里泛指江南地区。
  • 元秀:指杰出的人才。
  • 深源:深厚的底蕴或才能。
  • 今代:当代。
  • 雁塔:古代科举考试中榜后题名的地方,象征功名成就。
  • 龙门:比喻考试或选拔的重要关口。

翻译

听说你的著作在文学界声名显赫,我们的文学领域里每天都有出色的表现。你愿意在一次考试中取得非凡的成就,就像用尺璧来换取十五座城池那样珍贵。你继承了江南地区杰出人才的传统,当代的你绝不是浪得虚名。希望你能在前辈的雁塔上留下你的名字,不要在龙门这一重要关口辜负了自己的一生。

赏析

这首诗是王世贞赠给殷无美的,表达了对殷无美文学成就的赞赏和对他在科举考试中取得成功的期望。诗中运用了许多比喻和典故,如“一枝肯作寻常桂”和“尺璧能偿十五城”,形象地描绘了殷无美的才华和成就的珍贵。同时,通过“还从雁塔看前辈”和“莫向龙门负此生”的劝勉,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文学和友情的双重关怀。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