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道存师游方

· 张翥
故人去作远游僧,千里关河付脚縢。 坏衲秋缝慈母线,空山夜别祖师灯。 王城乞食应持钵,岳寺栖禅暂挂藤。 何日诸方参叩遍,一庵归老白云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脚縢(téng):绑腿,这里指行走。
  • 坏衲(nà):破旧的僧衣。
  • 祖师灯:指佛法的传承。
  • 持钵:和尚化缘时所用的器具。
  • 挂藤:指在山寺中暂住。
  • 参叩:拜访学习。
  • 白云层:指高远的山林。

翻译

我的老朋友去当了远游的僧人,千里关河都由他的脚步丈量。 秋日里,他穿着母亲缝补的破旧僧衣,在空山中与祖师的佛法灯火告别。 在王城中乞食时,他会手持化缘的钵,而在岳寺中暂住时,他会挂起藤蔓。 不知何时,他才能遍访诸方,最终在一处白云缭绕的高山庵中安享晚年。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僧人远游的情景,通过“脚縢”、“坏衲”、“祖师灯”等词语,展现了僧人简朴而坚定的修行生活。诗中“王城乞食”与“岳寺栖禅”形成对比,突显了僧人无论在繁华都市还是幽静山林,都能保持清净自持的生活态度。结尾的“白云层”寓意深远,表达了僧人对于归隐山林、追求心灵自由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僧人修行生活的赞美和对高远理想的追求。

张翥

元晋宁人,字仲举,号蜕庵。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少时家居江南,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寻退居。修辽金元三史,起为翰林编修,史成,升礼仪院判官。累迁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为诗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