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门人王少海陆石虹二子因悼商洛山同贾于邺未几病殂久淹旅榇作诗讽之

· 谢榛
叔牙义气亦空闻,帝里名交邺下坟。 异土抱疴骸骨在,同乡负德死生分。 逍遥燕市酣春色,呜咽洹流暗暮云。 龙种徒能千里足,凤雏何用九苞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chèn):棺材。
  • 叔牙:即鲍叔牙,春秋时齐国人,他与管仲为好友,以义气著称。此处借指王少海、陆石虹二子,暗指他们本应重义气却未能做到。
  • 帝里:指京城。
  • 燕市:古代的燕国都市,此处泛指街市。
  • (huán)流:洹水,在今河南省北部。

翻译

鲍叔牙那样的义气也只是空有传闻,在京城结交的名声最终成了邺下的坟墓。 在异乡患病,骸骨还在那里,同乡的人背信弃德,导致生死分离。 在街市上逍遥地沉醉于春色,洹水呜咽流淌,天色渐暗,暮云低沉。 龙的后代空有能行千里的足力,凤凰的幼雏又有何用那华丽的文彩。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谢榛对门人王少海、陆石虹二子的谴责与感慨。诗中先用鲍叔牙的义气作对比,批评二子没有真正的义气,他们在京城的名声最终落空。接着描述了二子在异乡患病、同乡背德的悲惨境遇,表达了诗人的不满和悲哀。后两句通过对燕市春色和洹水呜咽的描写,烘托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进一步强调了二子的不幸和无奈。最后,诗人以龙种和凤雏的无用,暗示二子虽有一定的才能或潜力,却未能得到应有的发挥和重视,整首诗充满了对世事无常和人情冷暖的感慨。

谢榛

明山东临清人,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为歌诗,有声于时。嘉靖间至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榛以布衣为之长,称五子。旋以论文与攀龙交恶,遂削其名于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晋诸王争延致之,河南北皆称谢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