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金陵王子新见怀

著书白下掩柴门,岁晏风尘不受昏。 贫有故人怜鲍叔,老无知己念虞翻。 茅茨寂寞溪云暗,松菊萧条野日暄。 别久悬知最相忆,篇诗遥寄与谁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答谢,回赠。
  • 金陵:今南京。
  • 著书:写作书籍。
  • 白下:南京的古称。
  • 掩柴门:关上简陋的门,指隐居。
  • 岁晏:年末。
  • 风尘:世俗的纷扰。
  • 不受昏:不接受混沌,指保持清醒。
  • 贫有故人怜鲍叔:贫穷时仍有老朋友像鲍叔牙那样怜悯我。
  • 老无知己念虞翻:年老时没有知己像怀念虞翻那样想念我。
  • 茅茨:茅草屋顶,指简陋的住所。
  • 萧条:冷落,凄凉。
  • 野日暄:阳光温暖,指自然的美好。
  • 别久悬知最相忆:离别已久,心中最挂念的是彼此的思念。
  • 篇诗遥寄与谁论:将诗篇遥寄,不知与谁讨论。

翻译

在南京写作书籍,隐居于简陋的门后,年末时世俗的纷扰无法使我昏沉。虽然贫穷,但仍有老朋友像鲍叔牙那样怜悯我;虽然年老,却没有知己像怀念虞翻那样想念我。茅草屋顶下的住所寂寞,溪边的云雾暗淡;松树和菊花显得冷落,但阳光依然温暖。离别已久,心中最挂念的是彼此的思念,我将诗篇遥寄,不知与谁讨论。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在隐居生活中的孤独与思念。诗中,“著书白下掩柴门”展现了作者的隐逸生活,而“岁晏风尘不受昏”则体现了其超脱世俗的态度。通过对比“贫有故人怜鲍叔”与“老无知己念虞翻”,深刻描绘了作者在贫病交加中的无奈与对友情的渴望。末句“篇诗遥寄与谁论”更是抒发了深切的思念与无人理解的寂寞。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明代文人内心的世界。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