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政书院试士答卫杨州

授简三原后院东,南阳爱士似王公。 衣冠坐满凝香处,桃李阴连讲幄中。 洛守自能求贾谊,蜀人谁不颂文翁。 江淮自昔推经术,何论文章一荐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授简:授予简牍,指给予书写材料,这里指考试。
  • 三原:地名,今陕西省三原县。
  • 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
  • 王公:指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曾推行新政。
  • 衣冠:指士人,即读书人。
  • 凝香:指书院中书香浓郁的氛围。
  • 桃李:比喻学生或弟子。
  • 讲幄:讲学的场所。
  • 洛守:指洛阳的地方官。
  • 贾谊:西汉文学家、政治家,曾被贬为洛阳令。
  • 文翁:东汉时期的教育家,曾在蜀地推广教育。
  • 经术:指儒家经典学问。
  • 荐雄:推荐英才。

翻译

在三原的后院东侧举行考试,南阳的士人喜爱学问如同王安石一般。 士人们坐在充满书香的地方,桃李树荫下是讲学的场所。 洛阳的官员能够像求贤若渴的贾谊一样,蜀地的人们无不颂扬推广教育的文翁。 江淮一带自古以来推崇儒家经典学问,更不用说文章能够推荐英才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资政书院考试的场景,通过对南阳士人、书院氛围、历史人物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教育和学问的推崇。诗中“授简三原后院东”一句,即点明了考试的地点和场景,而“南阳爱士似王公”则赞美了南阳士人对学问的热爱。后两句通过对书院环境的描绘,进一步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提及,强调了教育和学问的重要性,以及对英才的推崇。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表达了对教育和学问的尊重与推崇。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