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虞臣辰溪八景为赋其二

· 顾清
云根一片压中流,曾是仙人玉斧修。 绝岸巧通平野去,细波长共远山浮。 苔纹想象空飞舄,树影参差壑驾舟。 借问碧阑容点笔,淩风我欲试清游。
拼音

所属合集

#荷花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云根:深山云起之处,这里指山。
  • 压中流:矗立在水流中间。
  • 玉斧修:用传说中神仙用玉斧修整山川来形容山的形状奇特。(“斧”,读音“fǔ”)
  • 绝岸:陡峭的岸。
  • :连接。
  • 平野:平坦的原野。
  • :漂浮,这里指水波与远山相互映衬的样子。
  • 飞舄(xì):指仙履。
  • 参差(cēn cī):长短、高低不齐的样子。
  • 壑(hè):山谷。
  • 点笔:挥笔书写。
  • 淩风:迎风,顶风。(“淩”,同“凌”)

翻译

山如一片云彩之根矗立在水流中间,曾像是仙人用玉斧修整而成。陡峭的岸巧妙地与平坦的原野相连,细长的水波与远处的山峦相互映衬着漂浮。苔藓的纹路让人想象到仙履悬空的情景,树木的影子参差不齐,山谷中似可驾舟而行。请问那碧绿的栏杆是否容许我挥笔书写,迎风而上,我想要试着来一次清爽的游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辰溪的美景,诗人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写,将山水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诗的首联通过“云根”和“玉斧修”的比喻,写出了山的奇特形状和雄伟气势。颔联中“绝岸巧通平野去,细波长共远山浮”,对仗工整,画面感极强,展现了岸与野的连接以及水与山的映衬之美。颈联“苔纹想象空飞舄,树影参差壑驾舟”,则进一步发挥想象,使景色增添了几分神秘和奇幻的色彩。尾联“借问碧阑容点笔,淩风我欲试清游”,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喜爱和想要畅游其中的愿望。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典雅,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辰溪八景的独特魅力。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