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陴两洞轩中坐对兰花

三畹碧兰两洞花,氤氲六合一同家。 馨香不受皮肤隔,呼吸朝朝共日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楼陴(lóu pí):楼台的边缘。
  • 三畹(sān wǎn):古代地积单位,三畹大约等于三十亩,这里指兰花的种植面积很大。
  • 氤氲(yīn yūn):形容烟或气很盛,这里指兰花的香气弥漫。
  • 六合(liù hé):指天地四方,即整个宇宙。
  • 馨香(xīn xiāng):芳香,香气。
  • 皮肤(pí fū):人体表面的表皮组织。
  • 呼吸(hū xī):生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 朝朝(zhāo zhāo):每天早晨。
  • 日华(rì huá):日光的光辉。

翻译

在楼台的边缘,两洞轩中坐,面对着三畹碧兰和两洞花, 兰花的香气弥漫整个宇宙,仿佛大家都是同一家。 这芳香不受皮肤之隔,我们每天早晨共同呼吸着这香气,与日光同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楼台边缘静坐,面对着广阔的兰花和花朵的场景。诗中“三畹碧兰两洞花”展现了兰花的繁盛和美丽,而“氤氲六合一同家”则表达了兰花香气之盛,仿佛能够弥漫整个宇宙,给人一种万物同源、和谐共生的感觉。后两句“馨香不受皮肤隔,呼吸朝朝共日华”则强调了兰花香气的纯净和普遍,它不受人体表皮的限制,每天早晨都能与人们共同呼吸,与日光同辉,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赞美。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