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中早春

南山雪未尽,阴岭留残白。 西涧冰已消,春溜含新碧。 东风来几日,蛰动萌草坼。 潜知阳和功,一日不虚掷。 爱此天气暖,来拂溪边石。 一坐欲忘归,暮禽声啧啧。 蓬蒿隔桑枣,隐映烟火夕。 归来问夜餐,家人烹荠麦。
拼音

所属合集

#正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阴岭:山岭的北面。
  • 春溜:春水。
  • 蛰动:指冬眠的动物开始活动。
  • 萌草坼:草木发芽。
  • 潜知:暗中感知。
  • 阳和:春天的温暖气息。
  • 虚掷:浪费。
  • :轻轻擦过。
  • 啧啧:形容鸟鸣声。
  • 蓬蒿:野草。
  • 隐映:隐约映照。
  • 荠麦:荠菜和麦饭。

翻译

南山上的雪还未完全融化,山岭的北面还残留着白色。 西涧的冰已经消融,春水带着新绿流淌。 东风吹来不过几日,冬眠的动物开始活动,草木发芽。 暗中感知到春天的温暖气息,每一天都不浪费。 喜爱这温暖的天气,来到溪边轻轻拂过石头。 一坐下来就忘了归去,傍晚的鸟鸣声啧啧作响。 野草隔着桑树和枣树,隐约映照着傍晚的烟火。 回到家中询问晚餐,家人正在烹制荠菜和麦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初至的景象,通过南山残雪、西涧春水、东风萌动等自然元素,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诗中“一坐欲忘归”展现了诗人沉浸于自然美景中的忘我状态,而“暮禽声啧啧”和“蓬蒿隔桑枣”则增添了诗意的氛围。结尾的“家人烹荠麦”温馨而朴实,反映了诗人对家庭生活的满足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展现了白居易诗歌中常见的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主题。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