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中早春
南山雪未尽,阴岭留残白。
西涧冰已消,春溜含新碧。
东风来几日,蛰动萌草坼。
潜知阳和功,一日不虚掷。
爱此天气暖,来拂溪边石。
一坐欲忘归,暮禽声啧啧。
蓬蒿隔桑枣,隐映烟火夕。
归来问夜餐,家人烹荠麦。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阴岭:山岭的北面。
- 春溜:春水。
- 蛰动:指冬眠的动物开始活动。
- 萌草坼:草木发芽。
- 潜知:暗中感知。
- 阳和:春天的温暖气息。
- 虚掷:浪费。
- 拂:轻轻擦过。
- 啧啧:形容鸟鸣声。
- 蓬蒿:野草。
- 隐映:隐约映照。
- 荠麦:荠菜和麦饭。
翻译
南山上的雪还未完全融化,山岭的北面还残留着白色。 西涧的冰已经消融,春水带着新绿流淌。 东风吹来不过几日,冬眠的动物开始活动,草木发芽。 暗中感知到春天的温暖气息,每一天都不浪费。 喜爱这温暖的天气,来到溪边轻轻拂过石头。 一坐下来就忘了归去,傍晚的鸟鸣声啧啧作响。 野草隔着桑树和枣树,隐约映照着傍晚的烟火。 回到家中询问晚餐,家人正在烹制荠菜和麦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初至的景象,通过南山残雪、西涧春水、东风萌动等自然元素,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诗中“一坐欲忘归”展现了诗人沉浸于自然美景中的忘我状态,而“暮禽声啧啧”和“蓬蒿隔桑枣”则增添了诗意的氛围。结尾的“家人烹荠麦”温馨而朴实,反映了诗人对家庭生活的满足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展现了白居易诗歌中常见的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主题。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
白居易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新春出游白石试笔四首 》 —— [ 明 ] 湛若水
- 《 早春郊园寄友 》 —— [ 明 ] 严嵩
- 《 甄邦圣为兄鸣冤世所同义反坐十年神人共愤既而得释天心见矣廿馀年来家道徐徐而起莫非天祐岁丁丑正月邦圣病笃梦一神披发抚圣背曰义士也为兄报仇赐汝一纪之寿觉而渐愈始知玄帝所赐也岂非天哉足以传矣诗以纪之其三 》 —— [ 明 ] 梁维栋
- 《 新正御园即目四首 其四 》 —— [ 清 ] 弘历
- 《 舟中追和逊卿早春即事十首 其九 》 —— [ 元 ] 陆文圭
- 《 乙夘正月抑之以疾告归盖有为也作春雪歌送之 》 —— [ 明 ] 顾清
- 《 新春道中口占 》 —— [ 宋 ] 李新
- 《 答安陆王工部早春郡园见寄次韵 》 —— [ 宋 ] 宋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