惆怅诗十二首

· 王涣
呜咽离声管吹秋,妾身今日为君休。 齐奴不说平生事,忍看花枝谢玉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惆怅(chóu chàng):形容心情忧伤、失落。
  • 呜咽(wū yè):形容哭泣时发出的声音,带有悲伤的意味。
  • 离声:指分别时的话语或歌声。
  • 管吹秋:用管乐器演奏的秋日乐曲,通常带有哀愁的情感。
  • 妾身:古代女子自称,相当于“我”。
  • 为君休:为了你而停止(某种行为),这里指女子为了男子而放弃自己的生活。
  • 齐奴:可能是指诗中的男子,具体身份不详。
  • 不说平生事:不谈论过去的事情。
  • 忍看:忍心看着。
  • 花枝:比喻美丽的女子。
  • 谢:凋谢,这里比喻女子的青春或美貌逝去。
  • 玉楼:华丽的楼阁,常用来比喻女子的居所或身份。

翻译

秋日里,管乐声中带着呜咽的离别之音,我今日为了你而放弃自己的一切。 齐奴不愿提及过去的事情,我只能忍心看着那如花般的美人,在玉楼中渐渐凋谢。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深切的离别之情和无奈的放弃。诗中,“呜咽离声管吹秋”描绘了秋日里悲伤的离别场景,音乐中透露出无尽的哀愁。女子自称“妾身”,表明她为了爱情愿意放弃一切,但男子“齐奴”却不愿意回忆过去,使得女子只能无奈地看着自己的青春和美貌如花般凋谢。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通过对秋日、音乐、花枝等意象的运用,巧妙地传达了女子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王涣

唐并州太原人,字群吉。昭宗大顺二年登进士第。景福元年,授校书郎。出为山南节度使徐彦若推官。次年,改长安尉,累转右补阙。彦若拜相后,荐为大明宫留守推官,迁司勋员外郎。光化三年,彦若出为清海节度使,涣复为其掌书记。次年卒。涣长于章奏,集所作为《燕南笔稿》、《西府笔稿》、《从知笔稿》,皆不传。有歌赋诔铭等五百余篇,惟存《惆怅诗》十余首,哀伤媚妩,为世传诵。 ► 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