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三首
南国有珍木,中含要妙音。
匠氏一顾之,斲削为素琴。
絙以先丝弦,寄以太古心。
时时横膝上,山水托意深。
别鹤为翔舞,游鱼跃幽沉。
云胡世俗耳,不如鱼与禽。
雅郑竟莫分,吾心安所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南国:指南方。
- 珍木:珍贵的树木。
- 要妙音:指美妙的声音。
- 匠氏:指工匠。
- 斲削(zhuó xuē):雕刻,削制。
- 素琴:未加装饰的琴。
- 絙(gēng):系,绑。
- 先丝弦:指古代的丝制琴弦。
- 太古心:指远古时代的纯朴心境。
- 横膝上:指将琴横放在膝上演奏。
- 托意深:寄托深远的情感。
- 别鹤:指离群的鹤,比喻高洁的人。
- 翔舞:飞翔舞蹈。
- 游鱼跃幽沉:指鱼儿在深水中跳跃,形容自由自在。
- 云胡:为何。
- 世俗耳:指世俗人的耳朵,比喻世俗的审美。
- 雅郑:雅乐和郑声,分别代表高雅和通俗的音乐。
- 莫分:难以分辨。
- 安所任:如何安置,如何处理。
翻译
在南方有一种珍贵的树木,它蕴含着美妙的声音。 工匠一眼看中它,将其雕刻成一把未加装饰的琴。 用古代的丝弦系好,寄托着远古时代的纯朴心境。 我时常将琴横放在膝上,通过琴声寄托对山水深远的情感。 离群的鹤为之飞翔舞蹈,鱼儿在深水中自由跳跃。 为何世俗的人却欣赏不了,他们甚至不如鱼和鸟。 高雅与通俗的音乐难以分辨,我心中的感受该如何安置。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把由珍贵木材制成的琴,表达了诗人对高雅艺术的追求和对世俗审美的失望。诗中,“珍木”、“素琴”、“太古心”等词语,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古朴的向往。而“别鹤”、“游鱼”则象征着高洁和自由,与“世俗耳”形成鲜明对比。最后,诗人对“雅郑”难以分辨的感叹,反映了他对艺术真谛的探寻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世俗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