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 · 第五十四则
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故谓文学后不如前,余未敢信。但就一体论,则此说固无以易也。
拼音
所属合集
译文
四言败坏了有《楚辞》,《楚辞》败坏了有五言,五言败坏了有七言,古诗败坏了有律诗绝句,律绝败坏了有词。这是因为一种文体通行久了,写的人也就多了,慢慢地就会形成套路和习气。最后即使是诗词中的豪杰能人,也很难从中自出机杼,写出什么新意来,于是避开另创新文体,从新的文体中去求得自由和新意。一切文体,往往是从开始的繁盛发展到最后的衰败,都是由于这个原因。有人说,在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总是后者不如前者,我从不信服。但如果单就某一种文体来说,这种说法则又是必然的,千古不易。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敝:破旧,这里指衰竭、衰落、过时。
- 染指:(rǎn zhǐ )比喻分取非分的利益,也指参与或插手某件事情。
翻译
四言诗衰落之后出现了《楚辞》,《楚辞》衰落之后出现了五言诗,五言诗衰落之后出现了七言诗,古诗衰落之后出现了律诗和绝句,律诗绝句衰落之后出现了词。大概一种文体流行的时间久了,参与的人就多了,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套路。豪杰之士,也很难在其中自己创造出新颖的意旨,所以就避开而创作其他的文体,以此来让自己解脱,所有文体之所以开始兴盛最终衰落,都是由于这个原因。所以说文学后代不如前代,我不敢相信这种说法。但是就一种文体来论,这种说法确实是无法改变的。
赏析
这段论述探讨了文学体裁发展演变的规律。它指出随着一种文体的长时间流行,会逐渐形成固定套路,难以再有创新,于是就会有新的文体出现来取代它。同时也强调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后一代的文学就不如前一代,这体现了一种较为客观全面的文学发展观。既看到了文体兴衰的普遍现象,又不片面地贬低或抬高不同时代的文学。对理解文学的传承、创新和发展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王国维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人间词话 · 第三十一则 》 —— [ 清 ] 王国维
- 《 人间词话 · 第四十九则 》 —— [ 清 ] 王国维
- 《 人间词话 · 第四则 》 —— [ 清 ] 王国维
- 《 人间词话 · 第四十八则 》 —— [ 清 ] 王国维
- 《 人间词话 · 第五十六则 》 —— [ 清 ] 王国维
- 《 人间词话 · 第七则 》 —— [ 清 ] 王国维
- 《 人间词话 · 第二则 》 —— [ 清 ] 王国维
- 《 人间词话 · 第二十六则 》 —— [ 清 ] 王国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