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译文
客观的诗人,不能不多去阅历世俗风情。在社会生活中经历越深入的人,所写的材料就能越丰富,越显得变化多端,譬如《水浒传》、《红楼梦》的作者就是这样的。而主观的诗人,不必多去阅历世俗风情。在社会生活中经历越浅薄的人,他的性情就越真切纯粹,譬如李煜就是这样的人。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客观之诗人:指以描写客观世界、反映社会现实为主的诗人。
- 阅世:经历世事,体验人生。
- 主观之诗人:指侧重于抒发自身主观情感、内心世界的诗人 。
- 李后主:即李煜,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末代君主,他的词作多以抒发自己的情感为主,情感真挚深沉。
翻译
侧重于描写客观世界的诗人不能不广泛地经历世事,经历的世事越深刻,创作的素材就会越丰富、越多样,像《水浒传》《红楼梦》的作者便是如此。侧重于抒发主观情感的诗人不一定需要过多地经历世事,经历的世事越浅,其性情反而越发纯真,南唐后主李煜就是这样的人。
赏析
这段话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不同类型诗人创作特点的精妙论述。他清晰地划分了“客观之诗人”与“主观之诗人”两种类别,并指出了他们在创作上对人生阅历需求的不同。
对于“客观之诗人”,王国维认为需要丰富的世事阅历,因为只有深入体验生活,才能积累大量生动、多元的素材,从而像《水浒传》作者塑造出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展现广阔的社会画卷,《红楼梦》作者以细腻笔触勾勒出庞大复杂的家族兴衰与人性百态。
而“主观之诗人”,他以李后主为例,认为不用太多经历世事,因为较少的尘世沾染能让诗人的性情保持纯真,这种纯真使他们创作时能够直抒胸臆,让真挚的情感跃然纸上。李煜的词作多是个人情感的自然倾泻,如亡国后的哀思等,以纯粹的情感打动读者。
这段论述不仅为理解不同诗人及作品提供了独特视角,也体现了王国维对文学创作规律的深刻洞察,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
王国维的其他作品
- 《 书古书中故纸 》 —— [ 清 ] 王国维
- 《 人间词话 · 第四十四则 》 —— [ 清 ] 王国维
- 《 人间词话 · 第十四则 》 —— [ 清 ] 王国维
- 《 人间词话 · 第四十九则 》 —— [ 清 ] 王国维
- 《 读史二十首其八 》 —— [ 清 ] 王国维
- 《 人间词话 · 第三十九则 》 —— [ 清 ] 王国维
- 《 人间词话 · 第四十八则 》 —— [ 清 ] 王国维
- 《 人间词话 · 第三十一则 》 —— [ 清 ] 王国维
相关推荐
- 《 人间词话 · 第三则 》 —— [ 清 ] 王国维
- 《 人间词话 · 第二十则 》 —— [ 清 ] 王国维
- 《 人间词话 · 第六十二则 》 —— [ 清 ] 王国维
- 《 人间词话 · 第五十七则 》 —— [ 清 ] 王国维
- 《 人间词话 · 第五十一则 》 —— [ 清 ] 王国维
- 《 人间词话 · 第三十五则 》 —— [ 清 ] 王国维
- 《 人间词话 · 第四十四则 》 —— [ 清 ] 王国维
- 《 人间词话 · 第三十八则 》 —— [ 清 ] 王国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