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十三卷 · 尽心上 · 第二十五节

· 孟子
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拼音

所属合集

#孟子

译文

孟子说:“鸡一叫就起来,孜孜不倦地做善事的,是舜一类的人;鸡一叫就起来,努力追求利益的,是跖一类的人。想要知道舜和跖的分别,没有别的,只是求利和求善的不同罢了。”

注释

孳孳(zī zī):不懈怠的样子。 跖(zhí):人名,春秋时期郑国的大盗。 间(jiàn):不同。

赏析

同样都是辛苦忙碌,动机不同,出发点不同,便有凡圣之别。所谓“义”,应兼指仁义礼智,也就是孟子这里讲的“善”。孟子更进一步,而将“利”与“盗跖”联系在一起,这就有些过分了。 正确的义利观,应是义利兼得,先义后利,而不是把义利对立起来。

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 2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