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二卷 · 梁惠王下 · 第四节

· 孟子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儛,遵海而南,放于琅邪。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 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睊睊胥谗,民乃作慝。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 景公说,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徵招角招是也。其诗曰:‘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
拼音

译文

齐宣王在他的郊外别墅雪宫接见孟子。齐宣王问道:“贤德的人也有在这样的别墅里居住游玩的快乐吗?” 孟子回答说:“是的。但是,人要是得不到这种快乐,就会非议他的君长,不能得到快乐而非议君长,这是不对的。可是作为老百姓的君长而不能与民同乐,也是不对的。(国君)以百姓的欢乐为欢乐的,老百姓也以他的欢乐为欢乐;(国君)以老百姓的忧愁为忧愁的,老百姓也以他的忧愁为忧愁。与百姓同忧同乐还不能称王于天下,这是从来没有过的。 “过去齐景公曾向晏子请教说:‘我想到转附、朝舞山去游览,然后沿着大海向南,一直到琅邪,我怎样做才能跟先王的出游相比呢?’ “晏子回答说:‘问得好啊!天子到诸侯那里叫做巡狩,所谓巡狩,也就是巡视所掌管的疆土。诸侯朝觐天子叫做述职,所谓述职,也就是报告自己的任职情况。都是有许多事务要做的。春天巡视耕田播种,对那些不能度春荒的人予以救济;秋天巡视收获,也要帮助生活艰难的人。夏朝时的谚语说:“我王不出来游历,我怎么能得到休息?我王不出来巡视,我怎么能得到赏赐?天子的游玩娱乐,可为诸侯做出表率。”现在可就不同了:国君出发时,带着大量的军队,军队一出动,要消耗大量的粮食,以至于让饥饿者不得食,劳动者不能得到休息。他们侧目而视,怨声载道。部下又违背命令,残害百姓,吃喝毫无节制,真是流连荒亡,连诸侯们都为此而忧虑。什么叫流连荒亡呢?沿着河流朝下游去,忘了回来叫做流,溯河而上忘了回来叫做连。无节制地追野兽,叫做荒。大量酗酒而无满足,叫做亡。古代圣贤君王没有流连的快乐,也没有荒亡的行为。至于大王您的行为,关键是看您怎样选择。’ “齐景公(听了晏子的话)非常高兴,在国中宣布禁令,自己离开宫殿,住在郊区。打开仓库,救济贫民,召集乐师,命令道:‘替我创作君臣相乐的音乐。’这大概就是《徵招》《角招》之类。其歌词中说:‘限制君王有什么不对呢?’限制君王的人是爱护君王啊!” 齐宣王住在别墅雪宫里,快乐无比,却不知“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借晏子教训齐景公的话,来教训齐宣王,希望齐宣王能像齐景公那样,认识到荒淫无度的危害,从而关心自己的百姓,当一个好君王。“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显示了孟子政治学说中的民本主义思想。 “人君能与民同乐,则人皆有此乐;不然,则下之不得此乐者,必有非其君上之心。明人君当与民同乐,不可使人有不得者,非但当与贤者共之而已也。” “乐民之乐而民乐其乐,则乐以天下矣;忧民之忧而民忧其忧,则忧以天下矣。” “晏子能畜止其君之欲,宜为君之所尤,然其心则何过哉?孟子释之,以为臣能畜止其君之欲,乃是爱其君者也。”

注释

雪宫:齐宣王的郊外别墅。 非:非议。 以:有连及之意,作介词用。连及天下为乐为忧,即与天下同乐同忧的意思。 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时齐景公的宰相。齐景公:原名姜杵臼,齐庄公的异母弟。 转附、朝(cháo)舞(wǔ):二山名。 遵:循,顺。放:至。琅邪(lángyá):山名。 修:方法,办法。观:游览。 适:往。巡:出去视察。狩:与“守”通用。 无非事者:天子诸侯离开国都是没有空行的,总是有事。 省:察看。敛:收获。 “游”和”休”,“豫”和“助”、“度”押韵。度:法度,榜样。夏王这样关心民事,实行恩惠的游览是诸侯的榜样。 师行而粮食:兴师动众,聚敛粮食。 睊睊(juàn):眼睛表示出恨人的样子。胥:皆,相。谗:说坏话。慝(tè):藏在心坎深处的念头。 方命:放弃先王的教训。方:放弃。饮食若流:饮食纵情享乐,像水流一样的没有穷尽。 从流下:顺水行舟。从流上:逆水行舟。忘反:纵情事乐,没有止境。反:同“返”。连:有用人力勉强拉着走的意思。从兽:跟着禽兽追赶。无厌:没有满足。荒:荒度政事。亡:亡国,亡身。 大戒于国:郑重地发布指示于国中——准备“兴发”“补不足”的事。出舍于郊:留宿郊外。 大(tài)师:即太师,宫廷乐长。 畜:限制。尤:过失。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雪宫:齐宣王的离宫(行宫)。
  • 巡狩:“巡”,巡行;“狩”(shòu),打猎。
  • 述职:诸侯朝见天子,陈述自己的职守。
  • (xǐng):视察。
  • 睊睊(juàn):因愤恨侧目而视的样子。
  • 胥谗:都在怨恨。
  • (tè):邪恶。
  • 方命:违反命令。
  • 荒亡:沉迷于逸乐和荒淫。
  • 徵招角招:古乐章名。
  • (xù):止,制止。

翻译

齐宣王在雪宫里接见孟子。宣王说:“贤人也有这样的快乐吗?”孟子回答说:“有。人们要是得不到这种快乐,就会埋怨他们的国君。得不到这种快乐就埋怨国君是不对的;可是作为老百姓的领导人而不与民同乐也是不对的。国君以老百姓的快乐为快乐,老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快乐;国君以老百姓的忧愁为忧愁,老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忧愁。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人的忧愁为忧愁,这样还不能够使天下归服,是没有过的。从前齐景公问晏子说:‘我想到转附、朝儛两座山去游览观光,然后沿着海岸向南行,一直到琅邪。我该怎样做才能够和古代圣贤君王的巡游相比呢?’晏子回答说:‘问得好呀!天子到诸侯国家去叫做巡狩。巡狩就是巡视各诸侯所守疆土的意思。诸侯去朝见天子叫述职。述职就是报告在他职责内的工作的意思。没有不和工作有关系的。春天里巡视耕种情况,对粮食不够吃的给予补助;秋天里巡视收获情况,对歉收的给予补助。夏朝的谚语说:“我王不出来游历,我怎么能得到休息?我王不出来巡视,我怎么能得到赏赐?一游历一巡视,足以作为诸侯的法度。”现在可不是这样了,国君一出游就兴师动众,索取粮食。饥饿的人得不到粮食补助,劳苦的人得不到休息。大家侧目而视,怨声载道,老百姓才会犯上作乱。这种出游违背天意,虐待百姓,大吃大喝如同流水一样浪费。真是流连荒亡,连诸侯们都为此而忧虑。什么叫流连荒亡呢?从上游向下游的游玩乐而忘返叫做流;从下游向上游的游玩乐而忘返叫做连;打猎不知厌倦叫做荒;嗜酒不加节制叫做亡。古代圣贤君王既无流连的享乐,也无荒亡的行为。至于大王您的行为,只有您自己选择了。’齐景公听了晏子的话非常高兴,先在都城内作了充分的准备,然后驻扎在郊外,打开仓库赈济贫困的人。又召集乐官说:‘给我创作一些君臣同乐的乐曲!’大概就是《徵招》和《角招》之类的乐章吧。歌词说:‘制止国君犯错误有什么过错呢?’‘制止国君犯错误,使国君依恋于臣子而受到敬重。’ ”

赏析

这段内容主要论述了统治者应与民同乐、关注民生。孟子通过齐宣王和齐景公的事例,强调了君主应以民为本,忧民之忧,乐民之乐,这样才能得民心,使天下归服。同时批判了只知自己享乐而不顾百姓死活的行为。晏子对齐景公的进谏也展现了古代贤臣对君主的正确引导,劝诫君主应遵循正道,关注民生和国家治理。其中关于“流连荒亡”的阐述,生动地指出了不当的游乐行为对国家和百姓的危害,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这段文字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对后世统治者的治国理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 2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