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二卷 · 梁惠王下 · 第四节
译文
注释
注释
- 雪宫:齐宣王的离宫(行宫)。
- 巡狩:“巡”,巡行;“狩”(shòu),打猎。
- 述职:诸侯朝见天子,陈述自己的职守。
- 省(xǐng):视察。
- 睊睊(juàn):因愤恨侧目而视的样子。
- 胥谗:都在怨恨。
- 慝(tè):邪恶。
- 方命:违反命令。
- 荒亡:沉迷于逸乐和荒淫。
- 徵招角招:古乐章名。
- 畜(xù):止,制止。
翻译
齐宣王在雪宫里接见孟子。宣王说:“贤人也有这样的快乐吗?”孟子回答说:“有。人们要是得不到这种快乐,就会埋怨他们的国君。得不到这种快乐就埋怨国君是不对的;可是作为老百姓的领导人而不与民同乐也是不对的。国君以老百姓的快乐为快乐,老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快乐;国君以老百姓的忧愁为忧愁,老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忧愁。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人的忧愁为忧愁,这样还不能够使天下归服,是没有过的。从前齐景公问晏子说:‘我想到转附、朝儛两座山去游览观光,然后沿着海岸向南行,一直到琅邪。我该怎样做才能够和古代圣贤君王的巡游相比呢?’晏子回答说:‘问得好呀!天子到诸侯国家去叫做巡狩。巡狩就是巡视各诸侯所守疆土的意思。诸侯去朝见天子叫述职。述职就是报告在他职责内的工作的意思。没有不和工作有关系的。春天里巡视耕种情况,对粮食不够吃的给予补助;秋天里巡视收获情况,对歉收的给予补助。夏朝的谚语说:“我王不出来游历,我怎么能得到休息?我王不出来巡视,我怎么能得到赏赐?一游历一巡视,足以作为诸侯的法度。”现在可不是这样了,国君一出游就兴师动众,索取粮食。饥饿的人得不到粮食补助,劳苦的人得不到休息。大家侧目而视,怨声载道,老百姓才会犯上作乱。这种出游违背天意,虐待百姓,大吃大喝如同流水一样浪费。真是流连荒亡,连诸侯们都为此而忧虑。什么叫流连荒亡呢?从上游向下游的游玩乐而忘返叫做流;从下游向上游的游玩乐而忘返叫做连;打猎不知厌倦叫做荒;嗜酒不加节制叫做亡。古代圣贤君王既无流连的享乐,也无荒亡的行为。至于大王您的行为,只有您自己选择了。’齐景公听了晏子的话非常高兴,先在都城内作了充分的准备,然后驻扎在郊外,打开仓库赈济贫困的人。又召集乐官说:‘给我创作一些君臣同乐的乐曲!’大概就是《徵招》和《角招》之类的乐章吧。歌词说:‘制止国君犯错误有什么过错呢?’‘制止国君犯错误,使国君依恋于臣子而受到敬重。’ ”
赏析
这段内容主要论述了统治者应与民同乐、关注民生。孟子通过齐宣王和齐景公的事例,强调了君主应以民为本,忧民之忧,乐民之乐,这样才能得民心,使天下归服。同时批判了只知自己享乐而不顾百姓死活的行为。晏子对齐景公的进谏也展现了古代贤臣对君主的正确引导,劝诫君主应遵循正道,关注民生和国家治理。其中关于“流连荒亡”的阐述,生动地指出了不当的游乐行为对国家和百姓的危害,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这段文字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对后世统治者的治国理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孟子
孟子的其他作品
- 《 孟子 · 第七卷 · 离娄上 · 第十四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四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尽心下 · 第十九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尽心下 · 第八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八卷 · 离娄下 · 第三十一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尽心上 · 第二十五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尽心下 · 第十二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八卷 · 离娄下 · 第十三节 》 —— [ 周 ] 孟子
相关推荐
- 《 孟子 · 第二卷 · 梁惠王下 · 第十三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尽心上 · 第三十六节 》 —— [ 周 ] 孟子
- 《 鱼我所欲也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二卷 · 梁惠王下 · 第八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尽心上 · 第九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二十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九卷 · 万章上 · 第九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七卷 · 离娄上 · 第五节 》 —— [ 周 ]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