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名句
译文
孟子说:“没有什么不是命运决定的,但顺应规律去行事,就会得到正常的命运;因此,知晓天命的人不站在有倒塌危险的墙壁下。尽力行道而死的人,所受的是正常的命运,犯法而被处死的人,不是正常的命运。”
注释
岩墙:高而危的墙。
桎梏:古代束缚犯人的刑具。这里比喻因犯法而被处死。
赏析
本章论天命。
孟子认为,人的寿夭顺逆贵贱穷达,没有不是命运决定的。但孟子的立足点是在“顺受其正”上,顺理而行,顺应命运,也就承受正常的命运,没有什么神秘的地方了。有些规律不可抗拒,故儒家主张尽人事而听天命。
看来,孟子认为,天命虽不可违,但仍可以用自己的努力去尽人事,去干预,去选择。
“人物之生,吉凶祸福,皆天所命。然惟莫之致而至者,乃为正命,故君子修身以俟之,所以顺受乎此也。”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莫非命也:没有什么不是命运决定的。莫,没有什么。
- 岩墙:高峻而危险的墙。
翻译
孟子说:“没有什么不是命运决定的,但要顺应承受那正常的命运。所以知晓命运的人,不会站在高峻而危险的墙下面。尽了自己的道义而死去的人,这是正常的命运。因犯罪而受到桎梏刑具迫害死去的人,这不是正常的命运。”
赏析
这段话体现了孟子对于命运的一种看法。他强调要顺应正常的命运安排,要保持谨慎,远离危险。同时指出,遵循道义而死是正命,因违法犯罪而遭遇不幸则非正命,这反映了他对道德和行为规范的重视,也启示人们要以正确的方式面对人生和命运,要奉公守法,坚守道德底线。
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 271篇诗文
孟子的其他作品
- 《 孟子 · 第七卷 · 离娄上 · 第八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尽心下 · 第十一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四卷 · 公孙丑下 · 第二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三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七卷 · 离娄上 · 第二十三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八卷 · 离娄下 · 第二十二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尽心下 · 第十五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八卷 · 离娄下 · 第十八节 》 —— [ 周 ] 孟子
相关推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尽心下 · 第三十八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八卷 · 离娄下 · 第八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尽心下 · 第十二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二卷 · 梁惠王下 · 第七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尽心下 · 第十五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尽心下 · 第三十一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六卷 · 滕文公下 · 第四节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六卷 · 滕文公下 · 第三节 》 —— [ 周 ]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