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十四卷 · 尽心下 · 第三十三节

· 孟子
孟子曰:“尧舜,性者也;汤武,反之也。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也;哭死而哀,非为生者也;经德不回,非以干禄也;言语必信,非以正行也。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
拼音

所属合集

#孟子

译文

孟子说:“尧、舜的仁德是天性;商汤和周武王的仁德是经过修身而回复到天性。举止仪容无不合于礼,这是德行深厚到了极点。哭死者而悲哀,不是为了给活人看的;依据道德而行,不去违礼,不是为了谋求官职。言语一定要真实,不是为了让人知道行为端正。君子按法度做事,去等待命运的安排罢了。”

注释

经德不回:遵循道德而行,不致违礼;回,同“违”。干禄:求官。禄,官吏的俸禄。 行法:依法而行。

赏析

本章与卷十三第三十章一样,认为尧舜是天生的仁德之人,商汤和周武王是通过后天的修养而返归于仁德的圣人。四位圣人最伟大的东西是什么呢?是仁,不是礼,礼的核心是仁。 孟子说,圣人的动作、容貌、一举手一投足之所以都合乎礼,那是因为他们的仁德到了极致。他们依德而行,不违礼法,并不是为求得爵禄;他们说话一定信实,不是为让人家说他行为端正。四位圣人都是至仁之人,都很幸运地成了天子,因此把仁推广到四海。 而孟子也是至仁之人,现已垂垂老矣,恐怕命运不会关照他了,所以他自我宽慰说,唉,君子按法度做事,至于结果如何,就只有等待命运的安排了。

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 2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