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梦忆 · 卷六 · 韵山

· 张岱
大父至老,手不释卷,斋头亦喜书画、瓶几布设。不数日,翻阅搜讨,尘堆砚表,卷帙正倒参差。常从尘砚中磨墨一方,头眼入于纸笔,潦草作书牛家蝇头细字。日晡向晦,则携卷出帘外,就天光爇烛,檠高光不到纸,辄倚几携书就灯,与光俱俯,每至夜分,不以为疲。常恨《韵府群玉》、《五车韵瑞》寒俭可笑,意欲广之。乃博采群书,用淮南“大小山”义,摘其事曰《大山》,摘其语曰《小山》,事语已详本韵而偶寄他韵下曰《他山》,脍炙人口者曰《残山》,总名之曰《韵山》。小字襞积,烟煤残楮,厚如砖块者三百馀本。一韵积至十馀本,《韵府》、《五车》不啻千倍之矣。正欲成帙,胡仪部青莲携其尊人所出中秘书,名《永乐大典》者,与《韵山》正相类,大帙三十馀本,一韵中之一字犹不尽焉。大父见而太息曰:“书囊无尽,精卫衔石填海,所得几何!”遂辍笔而止。以三十年之精神,使为别书,其博洽应不在王弇州、杨升庵下。今此书再加三十年,亦不能成,纵成亦力不能刻。笔冢如山,只堪覆瓿,余深惜之。丙戌兵乱,余载往九里山,藏之藏经阁,以待后人。
拼音

所属合集

#陶庵梦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卷帙”:指书籍。 “日晡”:指申时,即下午三点至五点。 “爇”:ruò,点燃,焚烧。 “檠”:qíng,灯架,也指灯。 “襞积”:bì jī,重叠堆积。 “楮”:chǔ,纸的代称。 “胡仪部青莲”:胡青莲,曾任仪部官职。 “尊人”:对他人父亲的尊称。 “不啻”:chì,不止。 “辍笔”:停止写作。 “博洽”:广博。 “丙戌”:干支纪年。 }

翻译

{祖父到年老之时,仍手不释卷,书斋中也喜爱书画、瓶几的布置。没过几天,就翻阅搜索,灰尘在砚台表面堆积,书卷摆放得杂乱无章。常常从满是灰尘的砚台中磨墨一方,埋头眼于纸笔间,潦草地写些如牛身上苍蝇头般的细小字迹。下午三点到接近黄昏时,就拿着书卷到帘子外,趁着天光点燃蜡烛,灯架高光线照不到纸,就靠着几案拿着书靠近灯,和灯光一起俯下身,每每到半夜,也不觉得疲倦。常怨恨《韵府群玉》《五车韵瑞》简陋可笑,心里想着要扩充它。于是广泛采集群书,采用淮南“大小山”的意思,摘录事情的称为《大山》,摘录语句的称为《小山》,事情和语句已经详细在本韵中但偶尔寄托在其他韵下的称为《他山》,那些脍炙人口的称为《残山》,总称为《韵山》。小小的字重叠堆积,烟尘残纸,厚得如同砖块的有三百多本。一个韵累积到十几本,是《韵府》《五车》的不止千倍了。正要成书时,胡仪部青莲带来他父亲所献出的宫中藏书,名叫《永乐大典》的,和《韵山》十分相似,有三十多本大册,一个韵中的一个字都还没有收全。祖父看到后叹息说:“书的内容没有尽头,精卫衔石填海,能得到多少啊!”于是停下笔不再写了。以三十年的精力,如果用来写别的书,那广博程度应该不在王弇州、杨升庵之下。现在这本书再给三十年,也不能完成,即使完成了也没能力刻印。笔堆得像山一样,只能用来覆盖罐子,我深感惋惜。丙戌年遭遇兵乱,我用车拉到九里山,藏在藏经阁,等待后人。}

赏析

{这段文字生动地描绘了祖父勤奋读书、创作的情景,展现了他对知识的执着追求和刻苦钻研精神。祖父想要扩充典籍,花费大量心血创作《韵山》,但当遇到类似的《永乐大典》后又无奈放弃,体现出知识的浩瀚无垠和个人力量的有限性。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祖父心血之作的惋惜之情。文中通过对祖父日常读书写作的细致刻画,如在烟尘中磨墨写字到深夜等,让读者深切感受到祖父的勤奋和专注。整体文笔细腻,情感真挚。}

张岱

张岱

张岱,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 ► 2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