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亥十月往平定早发土门宿故关书所见
风烟全赵如平掌,失脚山城梦犹想。
土门一缕汉时天,万古行人为谁仰?
指似劲敌谈笑中,为状羸仆忍寒强。
当年鼓角如可闻,急著清吟和林响。
远山宛欲来相迎,近山留人屹相向。
或从井底忽登天,倚伏已能先想像。
平生爱山真恶谶,今日果为山所网。
昨朝爽翠拥修眉,最恨高楼负清赏。
壮怀郁郁闷欲绝,安得凌风恣吾往。
天教石顶放一头,驶若骅骝脱羁鞅。
山灵努力出奇供,只恐先生驾虚枉。
万壑霜松动悲啸,极目云烟埋莽苍。
北门形势护中原,办与奸雄增技痒。
太行横绝半九州,留在平原几尘坱。
何人为我起六丁,嵯峨尽堕天宇朗。
千年再挽神禹功,恍若鸿流开四象。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乙亥: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具体对应公历哪一年需要根据历史年表查询。
- 平定:地名,今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
- 土门:地名,指土门关,位于今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
- 故关:地名,指古代的关隘。
- 全赵:指古代赵国的全部疆域。
- 羸仆:瘦弱的仆人。羸(léi)。
- 鼓角:古代军中用来传递信号的鼓和号角。
- 清吟:清脆的吟唱声。
- 莽苍:形容景色迷茫,也指原野。
- 北门:指北方的门户,这里可能指土门关。
- 六丁:道教中的六位神祇,常用来指代天神。
- 嵯峨:形容山势高峻。嵯(cuó)。
- 鸿流:大河的流水。
- 四象:古代中国哲学中的概念,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代表四个方向。
翻译
在乙亥年的十月,我前往平定县,早晨从土门出发,晚上在故关住宿,记录下所见所感。
风烟笼罩下的全赵地区如同平铺的手掌,即使在梦中也难以忘怀那山城的景象。土门关的天空仿佛是汉朝时的模样,千百年来,过往的行人为了谁而仰望?
在谈笑间指点着那些强敌,描述着瘦弱的仆人忍受寒冷的坚强。当年的鼓角声似乎还能听见,我急切地吟唱着清脆的歌声与林间的响声相和。
远处的山峦仿佛要来迎接我,近处的山峰则屹立着与我相对。有时从井底突然登上天际,那些隐伏的变化已经能预先想象。
我一生热爱山川,却真是个不好的预兆,如今果然被山所困。昨天早晨清爽的翠色拥抱着修长的山眉,最遗憾的是高楼辜负了这清雅的赏景。
壮志豪情郁郁不乐,几乎要窒息,多么希望能凌风飞翔,自由地前往。天空似乎允许我在山顶放肆,疾驰如同骏马脱去了束缚。
山神努力展现出奇异的景象,只怕先生的驾临是虚妄的。万壑中的霜松在悲啸,极目远望,云烟埋没了莽苍的原野。
北方的形势守护着中原,为奸雄们增添了技痒。太行山横跨半个九州,留在平原上的只是几许尘埃。
有谁能够为我召唤六丁神,将高峻的山峰全部摧毁,让天空变得明朗。千年之后,再次挽回神禹的功绩,仿佛大河的流水开启了四象。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山川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沉思。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风烟全赵如平掌”、“万古行人为谁仰”等,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感悟。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壮志未酬的郁郁情怀,以及对自由和远方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丰富,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刘因
元保定容城人,字梦吉,初名骃,字梦骥,号静修。学宗程朱,而兼采陆九渊之说。家居教授,随材器教之,皆有成就。世祖至元十九年,以学行荐于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以母疾辞归。有《静修文集》。
► 2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