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华山隐之宗阳宫

江阁鱼龙近,山房雾雨多。 地清天不暑,池曲水无波。 笋箨迎书带,樱桃送锦窠。 呦呦呼伴鹿,唼唼换经鹅。 养素行编屦,乘閒坐织蓑。 几篇餐玉法,一帙醮星科。 香灺沈银叶,衣裾佩紫荷。 丹光留海月,绛景出松萝。 醉忆泉浮乳,幽怜石烂柯。 神君攀绿桂,天女踏青莎。 邀客登山顶,寻真入涧阿。 洞箫吹道曲,云纸写鱼歌。 予发今如此,君心可奈何! 高谈见明月,为我问娑罗。
拼音

所属合集

#樱桃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鱼龙:指水中生物,这里比喻江中的鱼群。
  • (tuò):笋壳。
  • 锦窠:指樱桃的果实,形状像锦缎上的图案。
  • 呦呦:鹿的叫声。
  • 唼唼(shà shà):鹅的叫声。
  • 养素:修养清净无为的道德。
  • 编屦(jù):编织草鞋。
  • 织蓑:制作蓑衣。
  • 餐玉法:指道家的修炼方法,喻指食用玉屑以求长生。
  • 醮星科:道教的祭祀星辰的仪式。
  • 香灺(xiè):香烛燃烧后的灰烬。
  • 沈银叶:沉香木的叶片。
  • 绛景:红色的光景。
  • 石烂柯:传说中的仙人石,能烂而不坏。
  • 神君:道教中的神仙。
  • 天女:天上的仙女。
  • 洞箫:一种竹制的吹奏乐器。
  • 云纸:指书写在云纹纸上的文字。
  • 娑罗:佛教中的娑罗树,象征着长寿和智慧。

翻译

江边的阁楼靠近鱼龙,山中的房子雾雨频繁。 地气清新,天不炎热,池塘曲折,水面无波。 笋壳迎接书带,樱桃送来锦缎般的果实。 鹿儿呦呦叫着寻找同伴,鹅儿唼唼叫着变换经文。 修养清净,编织草鞋,闲暇时坐着制作蓑衣。 几篇食用玉屑的修炼法,一卷祭祀星辰的科仪。 香烛燃烧后的灰烬沉在银叶上,衣襟佩戴着紫色的荷包。 红色的光景从松萝中流出,海月留下丹光。 醉意中回忆起泉水中浮动的乳石,幽暗中怜爱着石烂柯。 神仙攀折绿桂,天女踏着青莎。 邀请客人登上山顶,寻找真理进入涧谷。 洞箫吹奏着道曲,云纸上书写着鱼歌。 我的头发如今这样,你的心意又如何? 高谈阔论中见到明月,为我询问娑罗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超脱尘世的仙境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道教修炼的追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道教意象和自然元素,如“鱼龙”、“雾雨”、“笋箨”、“樱桃”等,构建了一个清新脱俗、神秘莫测的仙境。同时,诗人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长生不老和超脱尘世的渴望,体现了元代文人崇尚道教修炼的风气。

马祖常

马祖常

元光州人,先祖为汪古部人,字伯庸。仁宗延祐二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拜监察御史。劾奏丞相铁木迭儿十罪,帝黜罢之。累拜御史中丞,持宪务存大体。终枢密副使。卒谥文贞。文章宏赡精核,以秦汉为法,自成一家言。诗圆密清丽。尝预修《英宗实录》。有《石田文集》。 ► 2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