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序
卢照邻这首《雨雪曲》是一首边塞诗。此诗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诗中所包含的戏剧化元素,表现为自相矛盾及对立世界的混合。
诗中写冰雪将长城装扮成一个银和玉的宫殿,神仙的宫殿。然而具有嘲讽意味的是,中国的军队正覆没在这里。诗中恰当地保持了“省略战争”的手法,但长城的肃穆景象后面隐藏着征人大量死亡的残暴事件,而长城上空云层“平”展, “平”的另一意义是“平定”。“节旄零落”具有讽刺意义,“零落”一词经常与秋天树木的落叶相联系。征人们全部牺牲了,他们的旗帜像秋天的树叶一样轻柔地飘落地上,而皇帝并不知道这一切,若只看到平静景象和琼玉般关塞的读者也未观察到这一点。他们的“名”,功名,在字面上又指征人的名字,但除了不知名的死者外,整个场面空无一人。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虏骑(lǔ jì):指敌寇的骑兵。
- 三秋:秋季,亦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
- 关云:边关的云。
- 高阙:古代防御建筑。
- 节旄(jié máo):符节上装饰的牦牛尾。
翻译
敌寇的骑兵在深秋九月侵入,边关的上空万里云平。雪花好似胡地的风沙般黯淡,冰块犹如汉地的明月般晶莹。高阙是用白银筑成的,长城像由玉石砌就。守边将领的符节已零落殆尽,连天子也不知道他们的名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景象和守边将士的处境。诗中通过“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等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边地的特征。“高阙银为阙,长城玉作城”则以夸张的手法渲染出边地防御工事的奇异景象。最后两句反映了守边者的落寞和不被重视。整首诗意境雄浑,在描写边地风光的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深沉的感慨和对守边将士命运的关注。

卢照邻
卢照邻,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定兴县)人,初唐诗人。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后人有多种说法,有三子,现其后人居住在河北省正定县内。卢照邻出身望族,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 1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