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一首

· 刘崧
惊风吹阴霾,惨澹从南来。群山不可见,赣水流喧豗。 浮梁限舟楫,苍茫使人哀。窃闻闽寇发,跳梁驱驽骀。 啸呼千百辈,日甚蚁垤培。倒廪夺官粟,揭竿事行枚。 汀州前月破,属县如缀鋂。寨营少构结,仓卒罹罿䍙。 脱身锋刃徒,潜行哭焚灰。长缨陨巨弩,紫绶窜草莱。 邻邑号虎狼,具状檄所该。月中羽书下,邮吏疲鞍{革雋}。 百步不回头,夜呼城门开。人心实危慄,天意固久胚。 夜来大星坠,血色烛九垓。见者不及瞬,曳尾东南隈。 父老行叹息,儿童且嗤咍。承平亦既久,敢谓无遗才。 干戈在穷谷,战马或虺隤。奔腾捷猿狖,何以收渠魁。 石城界其左,剽掠易历陔。繁云接巉壤,杀气侵崇峐。 奈何墟烬者,直以封利媒。我兄蓝田寓,阻修困炎埃。 似闻饥窜日,饮水不满杯。独辞主翁宅,寄迹莲花台。 消息苦不真,出滩何悠哉。令我引睇之,泪眼如凝衃。 武山当我前,落日红焞焞。大军动地至,笳鼓生风雷。 旌旂蔽积水,参差溯云桅。所幸气候时,清霜折群荄。 长风肃金气,槁振枯亦摧。鼎汤宁跃鳞,沙日会曝腮。 终然不遑寐,念此怀忧悝。起瞻华盖尊,紫气明三台。 再拜览馀辉,天庭正高傀。中原蓄精锐,金城屹龙堆。 计日荆棘除,道路终恢恢。便当引轻缆,往迎泛沿洄。 归来慰亲娅,为兄具樽罍。复此当几时,愁肠日周回。 仰彼林表翮,双飞故毰毸。谁怜失群鸟,悲鸣正徘徊。
拼音

所属合集

#七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豗(huī):撞击。
  • 浮梁:浮桥。
  • 喧豗:喧闹声。
  • 闽寇:来自福建的流寇。
  • 跳梁:跋扈,强横。
  • 驽骀(nú tái):劣马。
  • 垤(dié)培:小土堆。
  • 廪(lǐn):粮仓。
  • 行枚:古代行军时衔在口中以保持安静的小木棍。
  • 缀(zhuì)鋂(méi):连缀的饰物。
  • 罿䍙(chōng jū):捕鸟兽的网。
  • 长缨:长绳子。
  • 瘀(yū):血液凝积。
  • 衃(pēi):凝血。
  • 焞焞(tūn tūn):形容太阳明亮。
  • 旂(qí):彩旗。
  • 荄(gāi):草根。
  • 盔(kuī):高大,壮观。

翻译

狂风惊起吹走阴霾,阴暗惨淡从南边而来。群山都看不见了,赣江水奔流发出喧闹声。浮桥限制了船只通行,苍茫情景使人悲哀。私下听说福建的寇盗发作,蛮横地驱赶着劣马。呼喊着成百上千的人,一日比一日像蚁丘般增多。倒空粮仓夺取官粮,举着竹竿进行行军衔枚。汀州在前一月被攻破,所属县城如同连缀的饰物。营寨很少有构建联结,仓促间遭遇捕鸟兽的网。从刀锋剑刃下逃脱的人,偷偷潜行哭着面对焚烧后的灰烬。长长的绳索缠绕着巨大的弓弩,紫色的绶带逃窜到荒草野地。邻县被称为虎狼之地,详细情况在檄文中陈述。月中时羽书下达,邮差疲惫地骑着马。百步都不回头,夜里呼喊着打开城门。人们心里确实非常恐惧,上天的意愿本来早已形成。夜里有大星坠落,血色照亮整个天地。看见的人没来得及眨眼,就拖着尾巴到了东南边角落。父老们走着叹息,儿童们却又嘲笑又嗤笑。太平也已经很久了,怎敢说没有遗留的人才。战争在深谷中,战马有的疲病。像猿猴一样奔腾,怎么抓住那首领。石城在它左边分界,剽掠很容易经过山坡。繁多的云连接着高峻的土地,肃杀之气侵蚀着高山。奈何被焚烧的废墟,只是因为被用来当作获利的媒介。我的兄长在蓝田居住,被阻碍修建在炎热的尘埃中。好像听说饥饿逃窜的时候,喝水都不能满一杯。独自离开主人的家宅,寄托踪迹于莲花台。消息很难确定真实,出滩多么悠闲啊。让我举目远望它,泪眼如同凝血般。武山在我面前,落日红彤彤明亮耀眼。大军大面积到来,笳鼓声如雷。旌旗遮蔽了积水,参差不齐地溯着云帆。所幸气候适宜,清霜折断了众多草根。长风肃杀金气,枯干的也被摧毁。热鼎之水哪会让鱼踊跃,沙滩上太阳会晒鱼腮。终究还是不能安睡,想到这些心怀忧伤抱怨。起来瞻望华盖尊贵,紫气显明在三台。再次朝拜观看余下的光辉,天庭正高大壮观。中原蓄积精锐力量,金城坚固如同龙堆。计算日子荆棘将会被除掉,道路最终会宽广通畅。应当牵引轻缆,前去迎接那漂流回旋。归来安慰亲戚,为兄长准备酒器。这再次要到什么时候,忧愁的心肠每日迂回。仰望那树林上的鸟翅,双飞所以纷飞。谁怜悯那失群的鸟,悲哀鸣叫正徘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社会动荡不安、寇盗横行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局势的忧虑、对百姓遭遇的同情以及对和平的渴望。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来烘托气氛,如“惊风吹阴霾”“群山不可见”等,营造出压抑的氛围。对寇盗活动的描述,如“闽寇发”“跳梁驱驽骀”等,展现出其破坏力和嚣张气焰。还描写了百姓的恐慌和痛苦,如“人心实危慄”。同时,也表达了对战乱中人们艰难生活的关注,如兄长的艰难处境。诗中还强调了希望的存在,如相信最终会恢复和平,荆棘会被除掉,道路会通畅。整体语言生动形象,情感表达真挚深沉。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节描写,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状况和人们的心态。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