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同丁守彝诸君游海珠寺分得同字

· 戴琏
上方楼阁水声中,艳色江花间竹红。 禅榻萧条多岁月,断碑零落几春风。 半林夕照喧啼鸟,万顷玻璃漾碧空。 愧我只今云路系,何时重与一尊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上方:指佛寺。
  • 禅榻(chán tà):禅僧的床。
  • 萧条:寂寞冷落,毫无生气。
  • 断碑:断裂残缺的石碑。
  • 万顷(qǐng):数量词,一万顷,形容面积广大。
  • 玻璃:此指水面像玻璃一样平静光亮。
  • :水面动荡。
  • 云路:指仕途。

翻译

在那佛寺的楼阁处在水声响动之中,艳丽的景色里江边的花和竹林中的红竹相互映衬。 禅僧的床已经寂寞冷落了许多年月,断裂残缺的石碑也经历了几载春风的吹拂。 傍晚的夕阳西照中,喧闹的啼鸟声响彻林间,广阔的水面如同玻璃一般,荡漾着碧蓝的天空。 惭愧的是我如今被仕途所牵绊,不知何时才能再次与大家一同畅快饮酒。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海珠寺的景色以及诗人的感慨。诗的首联通过描写佛寺楼阁在水声中的情景以及江边艳丽的花和竹林中的红竹,展现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颔联则将目光转向禅榻和断碑,表达出岁月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感。颈联以傍晚的夕阳和喧闹的啼鸟、广阔的水面和碧蓝的天空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尾联诗人抒发了自己因仕途所累,不能尽情享受时光的遗憾,同时也流露出对再次与友人相聚的期盼。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既描绘了海珠寺的美景,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戴琏

戴琏,字汝器。南海人。明英宗正统三年(一四三八)举人,四年(一四三九)乙榜,授罗城训导,仅二载卒。世称清节先生。有《靖节集》。事见明郭棐《粤大记》卷二二。 ► 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