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西湖即事

· 郑琰
苏小门前柳带烟,暖沙晴日水如天。 杏糜供作宜春酒,榆荚分为买笑钱。 垂柳绿遮骑马路,落花红衬钓鱼船。 杜鹃不解游人意,催尽韶光又一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苏小:即苏小小,南朝齐时期著名歌妓,此处泛指美女。
  • 柳带烟:形容柳枝轻柔,如烟似雾。
  • 暖沙:温暖的沙滩。
  • 水如天:水面平静如镜,映出天空的倒影。
  • 杏糜:杏子煮成的糊状物,古时用于酿酒。
  • 宜春酒:适宜春天饮用的酒。
  • 榆荚:榆树的果实,形似钱币,古时常用作货币的象征。
  • 买笑钱:指用来寻欢作乐的钱财。
  • 垂柳绿遮:垂柳的绿叶遮蔽。
  • 落花红衬:落花点缀,使景色更加艳丽。
  • 杜鹃:鸟名,其鸣声常被形容为“不如归去”,有催人归家之意。
  • 不解:不理解。
  • 游人:游客。
  • 韶光:美好的时光。

翻译

在苏小小门前的柳树下,轻柔的柳枝如烟雾般缭绕。温暖的沙滩上,晴朗的日子里,水面平静如镜,映照出天空的倒影。杏子煮成的糊状物被用来酿造适宜春天饮用的美酒,榆树的果实则被当作寻欢作乐的货币。垂柳的绿叶遮蔽了骑马的道路,落花点缀着钓鱼的船只,使其更加艳丽。杜鹃鸟的鸣叫声不理解游客的心思,它催促着美好的时光流逝,又是一年过去。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春日西湖的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柳带烟”、“水如天”、“杏糜”、“榆荚”等,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后两句通过杜鹃鸟的鸣叫,表达了时光易逝的哀愁,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现了春天的美景,又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郑琰

明福建闽县人,字翰卿。任侠遨游闽中。工诗,词馆诸公争延致之,高文典册,多出其手。后至南京,徽州富人吴生以上宾礼遇之,每醉常骂主人为“钱虏”。吴与其兄构讼,疑琰泄其阴事,文致捕置京兆狱,瘐死狱中。有《二陬诗稿》。 ► 2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