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立冬

· 吴澄
立冬,十月节。立字解见前。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水始冰。水面初凝,未至于坚也。 地始冻。土气凝寒,未至于拆。 雉入大水为蜃。雉,野鸡;郑康成、《淮南子》、高诱俱注蜃为大蛤。《玉篇》亦曰:蜃,大蛤也。《墨子》又曰:蚌,一名蜃,蚌非蛤类乎?《礼记之注》曰蛟属,《埤雅》又以蚌、蜃各释,似非蛤类。然按《本草》车螯之条曰:车螯,是大蛤,一名蜃,能吐气为楼台,又尝闻海旁蜃气成楼垣。《章龟经》曰:蜃大者为车轮岛屿,月闲吐气成楼,与蛟龙同也。则知此为蛤,明矣。况《尔雅翼》引周礼诸家,辩蜃为蛤甚明。《礼记之注》以谓雉,由于蛇化之说,故以雉子为蜃,《埤雅》既曰似蛇而大,腹下尽逆鳞,知之悉矣,然复疑之:一曰状似螭龙,有耳,有角,则亦闻而识之,不若《本草》、《章龟经》为是,即一物耳。大水,淮也,晋语曰:雉入于淮为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zhì,野鸡。

翻译

立冬,是十月的节气。立这个字的解释见前面。冬,是终了的意思,万物开始收藏。水开始结冰。水面刚开始凝结,还没有到坚固的程度。土地开始冻结。土气凝聚寒冷,还没有到破裂的地步。野鸡进入大水中变成蜃。雉,就是野鸡;郑康成、《淮南子》、高诱都注释蜃为大蛤。《玉篇》也说:蜃,大蛤。《墨子》又说:蚌,也叫蜃,蚌不是蛤类吗?《礼记》的注释说属于蛟类,《埤雅》又分别对蚌、蜃进行解释,好像不是蛤类。但是按照《本草》中关于车螯的条目说:车螯,是大蛤,又叫蜃,能吐出气形成楼台,又曾经听说海边的蜃气能形成楼墙。《章龟经》说:大的蜃如同车轮和岛屿,每月间吐气形成楼,和蛟龙相同。就知道这是蛤,很明显了。何况《尔雅翼》引用周礼各家,分辨蜃为蛤很清楚。《礼记》的注释认为雉,是由于蛇变化而形成的说法,所以把雉子说成蜃,《埤雅》既然说形状像蛇而且很大,腹部下面都是逆鳞,已经很清楚地知道了,但还是又有怀疑:一种说法是形状像螭龙,有耳朵,有角,这也是听说然后认识的,不如《本草》、《章龟经》说得正确,就是一种东西罢了。大水,就是淮河,《晋语》说:野鸡进入淮河变成蜃。

赏析

这段文字主要是对立冬这个节气以及与立冬相关的一些自然现象进行解释和说明。详细描述了立冬时水开始结冰、土地开始冻结,还有关于“雉入大水为蜃”这种看似奇特的现象的各种解释和探讨。体现了古人对节气变化和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与深入思考,以及他们在知识探索和传承方面所做的努力。文中引用了诸多典籍来对各种观点进行论证和辨析,展现了丰富的古代知识体系。整个描述丰富而生动,让我们对古代关于立冬的认知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吴澄

吴澄

元抚州崇仁人,字幼清,晚字伯清。幼颖悟,既长,博通经传。宋咸淳间举进士不第,还居草屋,学者称草庐先生。元世祖遣程钜夫求贤江南,起至京师,寻以母老辞归。成宗大德末除江西儒学副提举,以疾去。武宗即位,召为国子监丞,升司业,迁翰林学士。泰定帝时为经筵讲官,修《英宗实录》,命总其事。实录成,复弃官归。四方士负笈来学者,常不下千数百人。少暇,即著书。有《易纂言》、《仪礼逸经传》、《礼记纂言》、《春秋纂言》、《吴文正集》等。 ► 1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