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夏至

· 吴澄
夏至,五月中。《韵会》曰: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 鹿角解【音骇】。鹿,形小山兽也,属阳,角支向前与黄牛一同;麋,形大泽兽也,属阴,角支向后与水牛一同。夏至一阴生,感阴气而鹿角解。解,角退落也。冬至一阳生,麋感阳气而角解矣,是夏至阳之极,冬至阴之极也。 蜩【音调】始鸣【《月令》注疏作蝉始鸣】。蜩,蝉之大而黑色者,蜣螂脱壳而成,雄者能鸣,雌者无声,今俗称知了是也。按蝉乃总名,鸣于夏者曰蜩,即《庄子》云‘蟪蛄不知春秋者’是也。盖蟪蛄夏蝉,故不知春秋。鸣于秋者曰寒蜩,即楚辞所谓寒螀也。故《风土记》曰:蟪蛄鸣朝,寒螀鸣夕。今秋初夕阳之际,小而绿色声急疾者俗称都了是也。故《埤雅》各释其义,然此物生于盛阳,感阴而鸣。 半夏生。半夏,药名,居夏之半而生,故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鹿角解:音骇(hài),鹿角脱落。
  • :音调(tiáo),蝉的一种。

翻译

夏至,处于五月中旬。《韵会》里说:夏,是“假”的意思;至,是极的意思;万物在这时候都借着生长而达到极致。鹿的角开始脱落。鹿,是身形像小山的野兽,属阳,角的分支向前和黄牛的相同;麋,是身形大的泽地野兽,属阴,角的分支向后与水牛的相同。夏至时一阴开始产生,鹿感应到阴气所以鹿角脱落。解,就是角退落。冬至时一阳开始产生,麋感应到阳气所以角脱落,这就是夏至是阳气的极致,冬至是阴气的极致。蝉开始鸣叫(《月令》注疏写的是蝉始鸣)。蜩,是大而黑色的蝉,由蜣螂脱壳而成,雄的能鸣叫,雌的无声,现在通常称为知了。按说蝉是总名,在夏天鸣叫的叫蜩,也就是《庄子》里说的“蟪蛄不知春秋”的那种。大概蟪蛄是夏天的蝉,所以不知道春秋。在秋天鸣叫的叫寒蜩,也就是楚辞里所说的寒螀。所以《风土记》里说:蟪蛄在早晨鸣叫,寒螀在傍晚鸣叫。现在初秋夕阳的时候,那种小而绿色叫声急促的通常称为都了。所以《埤雅》分别解释它们的意思,然而这种生物生长在极盛的阳气中,感应阴气而鸣叫。半夏生长出来。半夏,是一种药名,处在夏天的一半时生长,所以得此名。

赏析

这段文字对夏至这一节气进行了详细而生动的解读。首先解释了夏至名字的含义,“夏,假也;至,极也”,简洁明了地点出此时万物生长至极的特点。接着描述了夏至时的一些自然现象,如鹿角脱落,这一现象与阴气的产生相呼应,反映了阴阳变化;蝉开始鸣叫,通过对不同季节鸣蝉的区分,展示了自然界的丰富多样;最后提到半夏于此时生长,突出了这一节气与植物生长的联系。整体语言简洁准确,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生物的描述,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夏至的独特特征和气候变化对生物的影响,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吴澄

吴澄

元抚州崇仁人,字幼清,晚字伯清。幼颖悟,既长,博通经传。宋咸淳间举进士不第,还居草屋,学者称草庐先生。元世祖遣程钜夫求贤江南,起至京师,寻以母老辞归。成宗大德末除江西儒学副提举,以疾去。武宗即位,召为国子监丞,升司业,迁翰林学士。泰定帝时为经筵讲官,修《英宗实录》,命总其事。实录成,复弃官归。四方士负笈来学者,常不下千数百人。少暇,即著书。有《易纂言》、《仪礼逸经传》、《礼记纂言》、《春秋纂言》、《吴文正集》等。 ► 1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