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立夏
所属合集
注释
- 螜【音斛】:读作 hú。
- 曲蟺【shàn】:即蚯蚓。
翻译
立夏,是四月的节气。“立”字的解释见春天。夏,是“假”的意思。事物到了这个时候都变得壮大。 蝼蝈鸣叫。蝼蝈,是一种小虫,生活在洞穴土中,喜欢在夜间出来,现在的人叫它土狗;也叫蝼蛄,叫石鼠,叫螜(读音为斛),各地的称呼不一样。《淮南子》说:蝼蝈鸣叫,邱螾出现,阴气开始而这两种事物响应它。《夏小正》说:三月螜就鸣叫。而且它有五种技能,却不能成就一种技艺:飞不能飞过屋顶;攀爬不能爬到树顶;游泳不能渡过山谷;挖洞穴不能盖住自身;奔跑不能超过别人。所以《说文解字》称鼫为有五种技能的老鼠。《古今注》又用蝼来命名鼫,由此可知不是鼠。《埤雅》《本草》都认为是臭虫,陆德明、郑康成都认为是蛙,都不对。 蚯蚓出现。蚯蚓就是地龙(也叫曲蟺),《历解》说:阴气而弯曲的,乘着阳气而伸展出现。 王瓜生长。《图经》说:王瓜到处都有,生长在野外、田宅以及墙垣,叶子像栝楼、乌药,圆形没有残缺,有刺一样的毛,蔓生,五月开黄花,花下结的果实像弹丸,生时是青的成熟时是红的,根像葛,纤细而有很多颗粒,又叫做土瓜,叫落鸦瓜,是现在药中所用的。《礼记》郑玄注释说:就是萆挈。《本草》写作菝葜,陶隐居来辨别其错误,说菝葜自有它的条目,却不知道王瓜也自有它的条目,以前的儒者当时如果不查书就乱说,很可笑。
赏析
这段文字详细阐释了立夏节气的一些特征和相关事物。对蝼蝈、蚯蚓、王瓜等进行了具体描述,展现了自然界在这一时节的变化和特点。描述细致入微,不仅介绍了这些生物的习性和特征,还提及了它们在不同书籍中的记载和一些误解,让我们能更深入地了解古人对立夏及相关事物的认知,也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和深入探究。文字质朴而准确,生动地勾勒出立夏时节的独特景象。

吴澄
吴澄的其他作品
- 《 送国子伴读倪行简赴京 》 —— [ 元 ] 吴澄
- 《 题溪南烟雨图 》 —— [ 元 ] 吴澄
-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立冬 》 —— [ 元 ] 吴澄
- 《 次韵息窝道人 》 —— [ 元 ] 吴澄
- 《 贡院校文用张仲美韵二首 》 —— [ 元 ] 吴澄
-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大寒 》 —— [ 元 ] 吴澄
- 《 歌风台 》 —— [ 元 ] 吴澄
- 《 与张仲美别仍用前韵二首 》 —— [ 元 ] 吴澄
相关推荐
-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雨水 》 —— [ 元 ] 吴澄
-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小暑 》 —— [ 元 ] 吴澄
-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小雪 》 —— [ 元 ] 吴澄
-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大暑 》 —— [ 元 ] 吴澄
-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谷雨 》 —— [ 元 ] 吴澄
-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芒种 》 —— [ 元 ] 吴澄
-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立秋 》 —— [ 元 ] 吴澄
-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春分 》 —— [ 元 ] 吴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