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小暑
小暑,六月节。《说文》曰: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温风至。至,极也,温热之风至此而极矣。
蟋【音悉】蟀【音率】居壁。一名蛩【音拱】,一名蜻蛚,即今之促织也。《礼记注》曰:生土中。此时羽翼稍成,居穴之壁,至七月则远飞而在野矣。盖肃杀之气初生则在穴,感之深则在野而斗。
鹰始击【《礼记》作鹰乃学习】。击,搏击也。应氏曰:杀气未肃,鸷猛之鸟始习于击,迎杀气也。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小暑: 农历六月的第二个节气,表示夏季炎热开始逐渐增强。
- 《说文》: 古代一部文字学著作,解释汉字的起源和含义。
- 暑: 指炎热的天气。
- 至,极也: 到达顶点,极致的意思。
- 蟋蟀/蛩/蜻蛚: 同一种昆虫,夏天鸣叫的“知了”,现代称为“促织”。
- 生土中: 生活在土壤里。
- 七月则远飞而在野矣: 到了七月,它们会从洞穴飞到野外。
- 肃杀之气: 凉爽、带有终结意味的秋气。
- 击,搏击也: 这里的“击”指鸟类开始练习搏击,准备迎接秋高气爽的季节。
翻译
小暑,是农历六月的节日,据《说文解字》解释,“暑”就是热的意思。在这个炎热的季节里,热的程度被分为“小”和“大”,现在还是相对较轻的热度。
温暖的风达到顶峰,即“温风至”,意味着最强烈的温热气候来临。
这时候,蟋蟀(又名蛩或蜻蛚,就是我们熟悉的“知了”)居住在墙壁的洞穴里,翅膀开始发育,到了七月它们就会飞到野外。
老鹰开始练习搏击,这是因为秋意渐浓,凶猛的鸟类开始适应这种杀气未肃的环境,准备迎接秋天的到来。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小暑时节的自然现象,展现了季节更替的微妙变化。小暑标志着夏季的深入,温风的炽热达到了顶点,而蟋蟀的生活习性也反映了生物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老鹰的搏击动作,则象征着自然界中万物对即将到来的秋季的敏感反应。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夏日景象,寓含了丰富的自然哲理。

吴澄
元抚州崇仁人,字幼清,晚字伯清。幼颖悟,既长,博通经传。宋咸淳间举进士不第,还居草屋,学者称草庐先生。元世祖遣程钜夫求贤江南,起至京师,寻以母老辞归。成宗大德末除江西儒学副提举,以疾去。武宗即位,召为国子监丞,升司业,迁翰林学士。泰定帝时为经筵讲官,修《英宗实录》,命总其事。实录成,复弃官归。四方士负笈来学者,常不下千数百人。少暇,即著书。有《易纂言》、《仪礼逸经传》、《礼记纂言》、《春秋纂言》、《吴文正集》等。
► 126篇诗文
吴澄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立冬 》 —— [ 元 ] 吴澄
-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夏至 》 —— [ 元 ] 吴澄
-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芒种 》 —— [ 元 ] 吴澄
-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惊蛰 》 —— [ 元 ] 吴澄
-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小满 》 —— [ 元 ] 吴澄
-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大雪 》 —— [ 元 ] 吴澄
-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大暑 》 —— [ 元 ] 吴澄
-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白露 》 —— [ 元 ] 吴澄